一样吆喝,多样展开——《吆喝》赏读

作者:杨其滔  时间:2010/8/3 17:17:16  来源:郭红玲转发  人气:820
  在旧北京城的街头巷尾,招揽生意的那一声声吆喝,因行货而异,因商家而异,因时间而异,因地点而异,干变万化,多姿多彩。现代作家萧乾的《吆喝》一文,就生动地描述了这种特别的民俗文化,多角度展现了吆喝的特点,使人如临其境。
  第一,时间方面的展开。不同的时间销售不同的货物,吆喝自然也就不同,因此,文章按照货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分四个时间段来写吆喝。一是清早的吆喝,主要是早点的叫卖。二是白天的吆喝,主要是日用百货的叫卖。这两段时间是一天中的重要时间,非常有利于买卖,因此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三是夜晚的吆喝,主要是夜宵的叫卖。商家为了消除黑夜的不良影响,此时的吆喝往往别出心裁,特色鲜明,十分精彩。四是四季的吆喝,主要是季节性产品的叫卖。季节轮回,产品更替,季节性产品比较有新鲜感和吸引力,每一声吆喝都是那么撩人心弦。有了这四个时闾段主次分明的铺陈,吆喝不单热闹了每一天,而且热闹了每一年,让人仿佛感到从年头到年尾的任何一天,都充满了不绝于耳的吆喝,从而显示了民间经济的繁荣,百姓生活的富足。
  第二,技巧方面的展开。吆喝是一种简易的口头广告,招徕顾客的功效十分显著,因此叫卖者很讲究方法。有吆喝追求声调变化,忽长忽短,忽高忽低。有人吆喝追求戏剧趣味,特别强调买卖发展变化的某种结果。有人吆喝追求制作过程,借助介绍制作来告知货物的质量可靠。有人吆喝追求彼此联系,或将彼与此进行比较,或用彼来形容此。有人吆喝追求音调押韵,突出语言的和谐整齐。有人吆喝追求编词唱腔,突出音乐的迷人魅力。有人吆喝追求朴素简洁,仅仅直接呼喊货物的名字。所有这些技巧,都折射着吆喝者的才智和性格,令人觉得十分有趣。
  第三,情感方面的展开。围绕吆喝,文章写了两类人,一是卖者,二是买者。前者作为吆喝的施发者,倾注其中的情感相当明显。在生意不错的时候,吆喝蕴涵的情感主要是兴奋和轻松。在生意一般或冷淡的时候,吆喝蕴涵的情感主要是失望和急切。不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吆喝天生具有的一种情感是祈盼,祈盼生意红红火火。后者作为吆喝的听取者,对吆喝反应的情感则取决于个人的需要和喜好。文章以“我”作例子来交代此类情形。一艘l青况下,“我”特别敬佩吆喝者,因为吆喝者要有足够的力气、清脆的嗓音、聪明的脑袋。当“我”对商品有好感时,“我”特别喜欢吆喝;当“我”对商品不满时,“我”特别讨厌吆喝;当吆喝的声音忽大忽小的时候,“我”特别害怕。就这样,吆喝带领我们走进了人们复杂多样的情感世界,让我们领略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   
  第四,人物方面的展开。对于吆喝者,文章直接或间接提及的,超过二十个人,而且这些人的身份不尽相同,有商贩,有唱话匣子的人,有算命先生,有乞丐,等等。   
  第五,货物方面的展开。文中可以找到名字的货物有二十多种,吃的、用的、玩的、听的,无所不有,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让人惊奇。
  总之,全文从吆喝的五个方面展开,而且每个方面的内部又都有第二次展开,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开拓了文章的宽度和深度,使文章变得气势非凡。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