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2880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吆喝》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如今的中学生对“吆喝”不太了解,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城镇,对小贩的“吆喝”更加陌生,对于旧式的“吆喝”那几乎就是闻所未闻了,这就给本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所以我想,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非常必要,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或者课前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模仿一两句当地的“吆喝”,对于学生了解其作用和特点,更好地学习本课,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会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应多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教材分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不同地区独特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加上内容并非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所以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阅读障碍。但本文结构还是很清晰的,只要去繁从简,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句,应该很快能把握全文,感知内容。而学生经过前一段的阅读训练,大多数能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这堂课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设想:本文教学中宜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教学时先由生活现象或教学媒体示范,使学生对吆喝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在自读中品味语言。学习课文之后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
1、 向长辈了解或上网查询过去商贩吆喝的内容和声调,能做简单的评价。
2、 走上街头或集市,倾听吆喝,记录吆喝内容,并能模仿一两种。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教学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方法:单元阅读教学法
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讨论,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