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闭卷考试应对的措施

作者:邵小娟  时间:2010/10/6 12:42:26  来源:shi捷 转发  人气:3089
  自2010年初中历史考试相对以前,在时间不变、题型不变、分值不变的基础上,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由开卷变为闭卷。闭卷考试对老师和学生来讲都增加了任务,对学生来讲,记的内容更多,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更精细。面对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个人有几点建议:
  一、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把握进度
  初中历史一星期两节课,考试内容是六本书,初一、初二时学生未能高度重视,知识掌握不牢靠,再加上各学校专业历史老师较少,大都是其他主科老师兼任。在时间如此之少,内容如此之多,任务如此之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对照《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合理安排课时,把握教学和复习进度,能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将以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
  我个人认为初中历史复习要有三轮:第一轮复习,对照书本与《考试大纲》,安排好课时,逐一复习让学生对课本的基本内容要能熟记,重点复习八年级上、下册—中国近现代史,按单元复习,这样学生对历史的基本点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历史概念;第二轮复习以《中考复习指南》为主,让学生接触题型,找准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强化记忆;第三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纵横结合,古今中外、热点、焦点,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迁移转化能力得到提高。我相信通过三轮的复习,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复习的进度,学生一定能够很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二、明确方向,把准考点,打好基础
  《泰州市初中历史考试大纲》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及能力考查目标要认真钻妍,它是我们复习的依据。
  1、精确掌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组织教学,把握考点,凡是大纲中没有罗列的知识点,坚决不讲;罗列出来的知识点一个不漏。我们现在考试的依据时北师大版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历史教科书,考纲中规定的书上有的我们就讲,书上没有的我们不必依照旧书进行补充,例如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就不必要讲中国斗争的方向、矛盾发生变化等。
  2、注意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
  今年是闭卷考试的第一年,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命题的原则,识记与理解应用的结合,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如何理解,应用如何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学法指导,备课、题型要有梯度。例如《中考复习指南》七年级下册阶段性练习二第24题:从隋唐开始,为了加强统治,在官员选拔和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唐朝及以后的封建王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⑴请回答有关科举制度方面的几个问题:
  ① 隋唐时期创制了怎样的选官制度?
  ② 与前代的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③ 举一例说明,该制度到明清时期,演变成了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
  ⑵ ①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创立于哪一朝?结合图示,说出分管具体政务的是哪一机构。
  ②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了(              ),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立 (            ),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③下面两幅图,代表了明、清两朝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两个机构,请为其确立一个主题。
  这条材料解析题把科举制度与古代的中央集权制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学生在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明朝时废除宰相制度及清朝雍正皇帝建立军机处,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唐朝完善科举制度、明朝八股取士等历史知识基础之上,能够灵活运用。
  3、揭示教材内容的联系,从大纲中找题眼
  从能力立意来看,中考考查的重点一定时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具体:①与社会热点密切的内容②图文材料丰富的内容③观点有分歧、评价不一致④思维角度宽、社会价值高⑤中外关联强、古今联系大⑥易区分难度、易拓展延伸。
  4、明确知识点,夯实基础
  对历史基本知识点,要狠抓落实。好成绩不仅是教出来的,也时严格要求得来。成绩好坏落实很重要,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学生记全、记准、记牢,例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制定的法律文件《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法典》、《独立宣言》,不仅要基准确,而且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因为中考阅卷时规定专有名词写错一个字都不得分。主观题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加强检查力度,坚决杜绝只看答案,不动手动脑的坏习惯,例如:三次科技革命中给我们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进行现代化建设应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我们青少年要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不仅要学生记在书上而且要学生会背出其中的两点,以便在考试时学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检查手段要多样话,普查与抽查相结合,尤其要征对性检查某些学生,有些板块知识要强化检查,如八上中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战争。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对外政策、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关系。因为八年级上下册占中考命题考查比例的百分之四十。
  三、注重迁移,适当比较,加强引导
  1、增强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与理解
  教师须整理各个知识点内容,建立知识点基本内容速查表,以备查用。对各知识点要反复抓,抓反复,要精选相关试题,坚持滚动练习,促进知识总量的积累。例如:在复习第三次革命的时候,由下面的两条选择题可以巩固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这个知识点。⑴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第三次科技成果的是( C )A原子能技术B航天技术C无线电技术D电子信息技术⑵发送电子邮件实现远程教育进行电子商务这些都与(  A)有关?A网络技术B克隆技术C航天技术D核工业技术。
  2、建立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归纳、综合。
  这就是我所说的中考复习的第三轮复习专题复习。例如: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边疆问题,科举制度等。再例如19世纪60年代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国的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同一个时期俄国、美国、日本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加快了近代化的进程,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却是一次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打破章节界限,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以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有意识的训练思维的整体性与逻辑性。比如:⑴2009年新疆发生了715打砸抢烧事件。边疆问题成为这次考试的热点之一: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新疆正式收归中央;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行省的设立。
  ⑵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三大改造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这些知识点与这个热点紧密相连,要牢牢记住。
  ⑶2009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基本点也要看一看。
  ⑷2010年“两会”的召开。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牢记这些会议的决定及重大影响。两会更多关注的是民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平均地权)、毛泽东的土地改革,这些基本点也要密切注意。
  ⑸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特点、影响及交通工具的发明,以及对我们中国青少年的启示。这些需要我们多加留意。
  4、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
  要求学生要认真做《中考复习指南》,做选择题忌“似曾相识”,“似是而非”,要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未学的知识。例如: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到:“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再下两个世纪里,他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C )A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分析:这条选择题考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用这两个知识点来解决以上问题。
  材料解析题,要认真阅读材料、看清题意,回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可归纳为四步:审题、读题、链接、答题。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奥巴马竞选口号:“我们需要的变革!”材料二 奥巴马再演说词中,提到了一位108岁的美国妇女公民,她是安•尼克松•库伯。她出生在奴隶制度废除之后,那时候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当绝望和萧条袭来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战胜了恐惧,当珍珠港爆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倒塌了,世界由于我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力连接到了一起。⑴材料二中提到的女公民经历了美国历史上的哪些重大事件?⑵再这些事件中你认为使安•尼克松•库伯最感到欣慰的是哪一件事,并说明理由。⑶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需要变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不断深化“改革”,美国的“变革”和中国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分析:首先我们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特别要看清楚材料二中的“萧条”、“ 新政”、“ 珍珠港爆炸”、“ 人类登上了月球”、“ 柏林墙倒塌了”这些词语,你就会想到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东德、西德的合并这些重大事件,然后答题,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四、讲练结合、兼顾能力、综合运用
  优化训练,要做到练、导、讲,重在巩固、以评为主,师生互动,要强化督促检查,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要坚持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要求学生适当做题但不能以做题代替复习,做错的题目要找出原因,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要精选题目:一类是书本的基本知识,纯粹的历史知识再现;一类是对书本知识的变通,改头换面的“新”知识;一类是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
  另要重视评讲。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保证做过的题都会做,会做的题都对,作对的得满分,让不会做的题也能得分。
  初三历史课时少,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位老师切实提高复习效率。既要让学生熟记大纲中的基本知识,又要进行一定的题型训练,这样学生才能信心十足的走进考场,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www.bonmao.com 于11-06 09:49发表评论: 第1楼
  • 写的太棒了。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