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现代文阅读题解题失误分析与应对措施
资中县第三中学李由富
自然科学类文章和社科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方向基本一致,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具体讲(以2004年全国语文高考卷四川卷为例),这类文章的阅读放在第二大题,共有四小题(7-10题),其分值为12分(每题3分),其中,第7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第8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判断、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第9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第10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的能力。据抽样统计(《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考生试卷分析及建议》四川省高考评卷指导委员张伟、李立),2004年四川卷的难度系数为:文科0.70,理科0.71,第一卷平均分:文科28.05,理科28.86。得分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题失分较多。2004年四川卷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选的是地理方面的文章《白鹤梁》,文章的内容是讲三峡库区唯一的一处国家级保护单位白鹤梁的地理位置、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三峡工程竣工后如何保护它的各种方案设计。文意浅显,内容短小,对于考生来说,阅读难度不大。但据抽样统计,这道题的失分率较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下面,我针对学生答题失误,具体讲讲有关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2004年全国语文高考卷四川卷为例)。
第一、考生在做第7题时,抓不住重要词语,不能快速锁定有效阅读区间。针对这种失误,我们可以采用“抓住重要词语,顺藤摸瓜”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在做题时,首先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抓住主要的词语,捕捉与重要词语相联系的核心信息,并仔细比较与原文不同的提法。例如:我们在解答第七题时,通过阅读,首先锁定有效阅读区间为第一自然节,然后抓住关键词语“因此”,并在“因此”这根“藤”上下功夫,很明显,“因此”前面的就是原因。通过分析第一自然节可知,A、B、C三项都是原因,而且能在文中能找到依据。D项说的是“白鹤梁成为三峡库区唯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文物”与“水文”二字相去甚远,所以此题的答案应为D。
第二、考生在做第8题时,由于筛选信息的能力差,造成对题干和选项支的分析失误。针对此问题,可采用“推敲题干,寻找筛选依据”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筛选信息特别要注意筛选依据,筛选依据主要体现在题干和文段中的有关原句上。例如:第八题的题干是“根据文意,属于白鹤梁急需保护的理由的一项是”,题干有两个要点:(1)“白鹤梁急需保护的理由”,特别是“急需”二字。(2)要根据文意。
在认真审视了题干后,我们还要认真审视题中的每一个选项支,以便迅速锁定阅读区间,找准与试题选项相对应的“原句”,这既是筛选的依据,也是筛选的关键。例如:我们在做第八题时,通过认真审视题干后,把阅读区间锁定在第二自然节,通过分析得知,四个选项都可以说是白鹤梁要保护的理由,但题干中的“急需”二字涉及到时间的紧迫性,只要三峡工程竣工,白鹤梁就将永远沉没在水中,故本题答案为D。
第三、考生在做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