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速度者得天下——冲刺阶段高考作文的尚方宝剑
作者:林艺勇 时间:2010/10/10 10:59:07 来源:linyiyong30 原创 人气:1151
语文的备考过程中,如果不思其变,埋头一味地按所谓的“规律”办事:两周一考点,按部就班,逐一推进。最后与其说是给学生一个大功告成,不如说是在给自己寻找心里安慰。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应变,在应变中巩固基础,在应变中稳定局势,在应变中勇夺先机。
有一位同仁深有感慨地说:“高考冲刺阶段的备考最高境界是‘及时应变、头痛医头’。”
高考冲刺阶段得知2005年的语文高考的基本方针及考点已“浮出水面”。选择题已经从14题减为12题,散文阅读分值从18分增至21分,增加一道主观题,并将原来的双项选择题改为主观题。不能看出,题型的变化,考生肯定花费在第二卷的时间要增加,无形中写作文的时间缩短了,而使作文这个“分数大户”,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来的60分钟去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开始岌岌可危了。能不能在40分钟之内炮制出一篇不错的美文?经济学家说的好“挑战与机遇同在”。笔者的恩师、茂名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李桃老师当机立断:短时间打造出一批“40分钟的作文高手”。
谁能及时应变,找到对策,有效操作,谁能将暂时的劣势变为最终的优势,谁将“笑傲江湖”!
(二)理论,为实践提供依据
是什么揭示了世界的奥秘?是什么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是物理学!现代物理学的鼻祖爱因斯坦曾在1905年连续分别在光量子学说、分子大小的测定、布朗运动的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个“奇迹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其中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亦是一项伟大的发现,公式为:E=m.c2(其中E是物质的能量,m.是物质的质量,c是物质的速度)。
质能公式很明显的表示:物质的能量的大小取决质量与速度。而质量是恒量,速度是变量,所以说物质的能量主要与速度有关。假如速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那么能量就增加到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
构思与行文都来源于灵感,灵感是、、、、、
由此可见,灵感能量的爆发取决与构思、行文的速度的快慢,反过来,构思、行文的速度会影响灵感能量的大小。相互相成,相互促进。速度快了,在一瞬间,对话题的理解、所积累的素材、观点与素材之间的组合迅速集合、完成。验证了古语“急中生智”。下笔自然文思如泉,妙笔生辉,一气呵成!
正如,有人戏称高考作文是“榨文”。素材是准备好的甘蔗,考生就是一台榨汁机,要想得到一杯蔗汁就需要一定量甘蔗和一台有一定转速的机器。
高考作文作为一种特“时”文章,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几乎没有时间作过多的修改(仅可在标点符号或极个别词语作修改)。所以从它的整个写作流程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审题、构思与行文(就没有“修改”这个阶段了)。可谓“成败在一举”!鲁迅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理论在考场上也只能永远是一个理论。
准确审题,是首要任务。否则下笔千里,离题万丈。这样考生肯定被“枪毙”,又将成为考场上一个个“死不瞑目”的壮烈牺牲者。在此不深入的分析,重点阐述构思和行文。
俗话说“意在笔先”、“构思先行”,讲的都是文章的构思。快速构思是快速作文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快速作文得以实现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快速作文的能力,就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快速构思的训练。
传统的作文构思训练,往往孤立地从构思的技巧来考虑。①而专门研究快速构思的禹维民老师则认为:一是快速构思应与快速审题取得成果同步;二是应从学生快速作文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
在快速审题时,要求考生准确读懂材料本身的显性要求和话题的显性、隐性要求。同时考生因此引发了情感,对内容有了把握,以及对自身能力作了同步审视。此时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想象与联想特别活跃,生活与知识所积累的写作素材也纷至沓来。如果把这些大量涌现的东西,不作筛选,不加编排的写进文章中,那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垃圾!笔者:能迅速确定以用集中优选法,并注重平凡素材及细节。这也符合高考高分作文“以小见大”的特征。清朝评论家李渔曾说过:“作文之事,贵在专一,专则生巧,散乃入愚,专则易奏工,散者难于责效。”构思是贪大求全,“心猿意马”,事实证明:这样的文章往往在考场上“低人一等”,是败笔!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注意培养学生深刻性、决断性的良好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先看一篇新鲜出炉的2005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
②《不能忘记的过去》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新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是纪念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各国领导人尊敬、赞颂。
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纪念碑下,老人讲述了当年自己杀敌、幸存、逃脱的经历,依然是激动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热血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学生们流泪了……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附:
笔者认为这位考生在短时间的构思中,在脑海中一定浮现许多与“纪念”有关的素材,而最后文章能做到主题集中鲜明,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语言优雅凝练而富有跳跃感,且叙述议结合,意味深长,大大地抢夺了评卷员的眼球。笔者坚信:能迅速以反法西斯为主题,以二战为线索,分别就“古今中外”的原则:古——六十年前,今——今天,中——中国东北军民抗日战争,外——法国诺曼底登陆和莫斯科保卫战。这就是迅速集中,优先筛选的结果。
所以主题一旦确定后,素材的取舍一旦有了标准,想象与联想就因有了导向而展翅高飞,材料与观点因就有了核心而大放异彩。
快速构思的训练方法主要在课前3分钟进行,具体做法是:事先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好话题作文的材料,当堂用小黑板或电脑屏幕显示出来,每次请三位学生畅谈自己的构思,这样既有优劣的互相比较,又可以启发其他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要作及时、评价和点拨。现在回想起来,短短的几分钟,不仅仅是畅所欲言的讨论、还是精彩绝伦的演讲,是师生真诚的沟通,是思想之花的尽情开放,更是睿智才华的爆发!难怪许多学生在回忆高三的生活点点滴滴时,言不由衷地对笔者说,课前的演讲真的非常难忘,受益匪浅!
(三)实践,让预见变成事实
实践,要注意循序渐进。既不能操之过急,因为难以“一夜成名”又要注重实时训练,否则永远能以“修成正果”。正如一位运动员要参加10000米长跑比赛,很想取得好成绩,但平时在训练中从来没有尝试一次性跑完10000米。到了真正比赛,他还是顺利完成了比赛,只不是最后5000米是慢行!
制定详细的计划(共8次),按计划进行,同时注重时间上密度的控制。(前4次,在两周内完成,每周2次;后4次,每周1次)。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实现最终40分钟写800字的目标。具体情况如下:
时间
完成情况
内容
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画老师 60人
以“风、雪、人生”写一段话(100字以上) 60人
发放古今中外38位名人素材,要求写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55人
发放古今中外38位名人素材,要求写不少于400字的自己最崇拜人物读后感 50人
自选两个话题,各要求写一份较详细的提纲(字数400) 54人
老师找一个并列式话题(注意两者缺一不可,800字以上) 28人
老师找一个动宾式话题(注意动语是重点,宾语是范围800字以上) 36人
老师找一个偏正式话题(注意中心语是重点,修饰语是范围,800字以上) 42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既可以巩固“扩写语句”的训练,又可以在考前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还可以熟悉各种形式的话题作文,更可以实现快速作文的目标,可谓“一箭四雕”!
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好事后的各项统计,及时反馈,能当堂就立刻反馈。这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快速作文作出点拨和评价,更多是实行鼓励机制,是学生有成就感,更大程度上激励其创作动力,以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快速作文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提高学生写作素质有效的途径。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认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未被开发的无法估量的潜能。著名教育学家佛斯坦曾说过:“不同能力水平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发的潜能,他们多数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把未被开发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通过强化训练,学生将变得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将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判断性和调遣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参考文献因而,快速作文不但能提高写作水平和语文的高考成绩,而且对其他各科的学习都有会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在本文收笔之际,笔者喜知自己所带的两个补习班,各班都有将近二十位学生在今年高考中语文单科超过600分(原来各班只有两位学生超过600分),这也算是快速作文训练的一个功劳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