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条明净的河流
作者:四川省双流县西航港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王秀清 时间:2010/10/23 8:23:32 来源:114817wxq原创 人气:406
各班情况不同,故教育方法不同,但有一篇文章我希望推荐给大家,那便是《出师表》,里面提出三条治国之策:一、“开张圣听”;二、赏罚严明;三、亲贤远佞。值得深思,治班的道理如出一辙。在这三大策略的牵引下,我结合本班特点和具体情况,摸索出三大治理我班的秘诀,即就是三个字,一是“爱”,二是“磨”,三是“服”。
具体阐述是:什么是“爱”?当班主任心中必须有爱心、善心、耐心,责任心。教师要爱学生,不要只爱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要爱全体学生,爱学生要从尊重学生开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辱骂学生,体罚学生。为人处世,应高风亮节,心怀坦荡,把学生置于平等关系,不轻视、不歧视、主动关心,问寒问暖,多洞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特别是那种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行为和学习都表现差的问题学生,老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时还要从生活、学习、做人上去帮助,让他们走出孤独无助或自暴自弃的困境。老师要随时调控学生情绪,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要帮助其树立自信、自尊、自强,学生最烦老师讲大道理,但老师应不愠不火,还得讲道理,讲身边事、现在事,触动他们的灵魂,自觉进入与你交流、共鸣的境地,每次班会与各位学生讲道理,虽然不敢说令顽石点头,也确实是苦口婆心,像杜鹃鸟滴血了。我教学的八七班中有N个后进生,特别让科任老师头痛,但他们在我的语文课上却不敢轻举妄动,总是“小心翼翼”的跟随我的教学程序,愉快地友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得益于爱的教育。我从不以学生的分数论成败,我更重视是学生的情感、意志、道德、品格方面的因素。教育应当是有情感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目的。
二是“磨”。“磨”是一个师生交互融合的过程,彼此同时进行,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心高气傲者,要“磨”他们的傲气,挫其锋芒、戾气,培养其志气、灵气;生性懒惰者,要“磨”其懒惰,养其勤奋;天生愚钝者,要“磨砺”其持之以恒之心,因为笨鸟也会先飞。曾国藩谈治军之道“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刀剑不锋利,不可以快刀切断,毛羽不丰满,不可以高飞。)我利用做语文老师的优势,坚持每周批阅学生的周记,在周记里我们无所不谈,既有长者的谆谆教诲,又有朋友间的真情劝慰。
三是“服”。学生敬重你,才能心悦诚服。在课堂教学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互相之间也是对立的,甚至是我在备课时始料未及的。此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担心,不是集中式的“一言堂”,而是要我们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对话的结束或终止。趁势抓住学生理解上的不同,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让真知灼见在分析辩论中显现。比如,我在《五柳先生传》一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我讲到文中“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时,没想到有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不欣赏陶渊明的这种嗜好和性情。”当时我一愣,但我也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讲,他说:“当今社会是个开放多元的竞争的社会,一个人如果有才德,就应该大胆与他人交流,取长补短而不应该沉默寡言,埋没自己的才华。还有陶渊明太爱醉酒,到别人家喝酒后,醉态而归,不辞而别,有些不懂礼貌••••••”我听完,不禁为这个学生解读文本能融入自己的思考而高兴,其他同学也从中受到启发,我因势利导地指出文学作品的理解要从作者的身份、生活时代去赏析,不能脱离文本,这样,才能读出文本的个性,也显示出自己的阅读个性。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文本理解的多元化,而且也使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健康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学生便会主动参与你的课堂教学,因为欣赏你而佩服你。
我经常将报刊、杂志、电视上所看到的有教育意义,能启迪智慧,修身养性的文章、故事,借助课堂,对学生潜移默化。我将北大学生、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著的《感悟人生》,前后读了十多篇,其中两篇对学生触动很大,一则《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里讲文明的传承是靠读书,猪数亿年前是猪,到现在仍是猪,原因就在与不能读书,没有智慧,人要向高飞,知识是唯一的绳线。读书之道,不日进则日退。二则《人间第一爱》里面有几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敬人者,人敬之”。学生感动不已。作为班主任应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处理班务工作,应赏罚严明、客观公正,才能扶树风气,激发斗志,这点十分重要。
以上所述,只是个人浅见,还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亮出自我的风采,我相信这条路是没有穷尽的,勇于探索者,一定会找到它的真谛。教育是条明净的河流,让爱成为沐浴文明之光的心灵鸡汤。我坚信爱就是沟通师生关系和谐的桥梁,有爱就会创造奇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