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呼唤“平等”教育

作者:李文飞  时间:2010/10/10 21:10:21  来源:lwf_1356 原创  人气:492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原因,“后进生”的队伍也随之庞大起来,在每个班中都数量不等地存在。在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后进生”问题越发突现出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注视,其实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似乎效果甚微。近日偶读一个学生(后进生)的作文感受颇深,作文写到“老师别把我们这些差生遗忘,我们也有上进心,需要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理解,我们也有特长,也会做的更好,好多地方我们感到‘不平’…”。掩卷沉思: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心里只有好学生的“锦上添花”而忽视了潜能生的“雪中送炭”。对他们谈心少、关爱少、提问少。认为他们是“不可救药”的“朽木”,因其难“救”、难“雕”,而不以为意,熟视无睹,对自己的教学成绩“百害而无一利”而弃之不顾。甚至在考试时,找各种理由不算其成绩。长此以往,他们学习上缺乏信心,活动上没有热情。“反正没人注意我”是他们的解释。作为教师不能挖掘出学生身上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反而扼杀他们的激情,摧残他们的天性,岂不是教师的失职,教育的悲哀吗?
  我想:要真正不歧视“后进生”、“平等”很重要,这也是后进生的心声:
  1、发言权平等。课堂上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环节。 教师提问时,优生举手多,而后进生不敢举手(即使会答)这时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眼神观察把会答问题的后进生叫起来回答,让他们增加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反之这些后进生就会丧失进取心,对老师对优生侧目相看,班级中容易产生两极分化。不利于班级工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多提问后进生。回答即使不正确也不能打击,委婉地指出错误所在,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2、应试权平等。由于学校管理的滞后,考试排名一切以分数论英雄,所以每到考试时就会找各种借口,不愿意让后进生参加考试,生怕拖了班级的后腿,因此不择手段加以隐瞒作假。其结果必然造成后进生的心理压力而自卑,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对照我们的做法不可思议。其实,我们应多从后进生角度考虑,让他们参加考试,他们的心理才平衡,才健康。老师帮助他们认真评析试卷,指出其错误让他鼓足劲,扬起帆,向优生看齐,这种力量真的不可小视。
  3、座次平等,为了不使优生受后进生的干扰,或者便于辅导,有的教师实行对号入座,优对优。差对差,或者干脆放到后面不理不问,人为造成后进生转化障碍,这种做法只能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导致厌学情绪,甚至对立情绪,相反如果在座次上实行优差搭配、一帮一、结对子,以优带差,不断树立后进生学习的信心,向优生看齐,则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也有利于班级的稳定。
  4、参与活动平等。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如:参观、座谈等如多情况都是优等生一揽天下,对后进生不放心,而视而不见。其实后进生更想参加这些活动。如能为他们提供这些机会,相信他们会尽其所能,做的更好,同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如何平等地对待后进生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要我们真诚的去爱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关心帮助他们。深入他们中间,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我相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能做的更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