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把议论文做成“佳肴”

作者:不详  时间:2010/10/28 8:44:08  来源:zmn9335555转发  人气:1015
  议论文是初中生难写好的文体,所以中考作文多出现的是记叙文的面孔,因此一篇不错的中考议论文总能脱颖而出,获得高分。进入高中后,议论文也将是写作训练的重点,所以了解议论文写作特点,掌握议论文写作技巧的意义也是相当深远的。那么,我们又如何写出中考高分议论文呢?
  一、开头简洁有力度
  简洁产生力度,简洁产生美感。中考作文在几百字的篇幅内要阐明道理,让人一目了然,就必须“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议论文简洁有力的开头方法有开门见山法、设置疑问法、引用名言法、以物喻理法等几种。
  二、论据精当人信服
  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存在,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最具说服力。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一是事例与论点要一致;二是事例要确凿可信;三是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还要有点新意;四是事例要精练,并能结合简要的议论。使用时可以在摆出论点或分论点后以事实证明,也可以先摆事实,后归纳出论点或分论点。
  三、结构严谨层次清
  议论文的结构安排要合理、严谨、新颖、分明,给人清爽的感觉。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总分总式(含并列式)。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或中心论点,然后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并列的分论点分层论证,最后扣回题目。
  2. 对比式。把两种现象(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
  3. 递进式。各层论证层层深入,不能随意变更。或由现象说到本质,或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或从“是什么(提出问题)”说到“为什么(分析问题)”,再说到“怎么样(解决问题)”。
  四、巧饰语言气势雄
  论述语言要气势雄浑,可以选择大气的话题,使用排比的修辞,使句式整散结合,如果巧妙地组织排比段落,更能在整体上形成壮如江河般的滔滔气势。
  具备了以上几点要求,就是一篇优秀的中考议论文了,像一道美味佳肴,一定会受到阅卷老师的喜爱的。
  【佳作例文】
                                                     逆耳忠言助我行
                                                             考生
  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虚心听取别人的忠言会对我们的成长有所帮助、让我们受益匪浅。
  忠言虽好,它却刺耳,有些人只喜欢别人对自己说好听话,却不能分辨出这里面多是假话,因此受到蒙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商纣王是一代昏君,他无恶不作,酒肉池林,残暴专横。忠臣比干向其进谏,劝他不要这么做,他却不听比干劝告,反将比干剖心。最终商王朝的大好江山毁在他的手中。
  吴王夫差何尝不是这样一人?只不过他没纣王那样残暴,他只宠幸西施,却不听伍子胥的逆耳忠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年后终于灭吴,成为一代霸主。
  三国时,蜀国大将马谡奉命护守街亭,王平劝马谡不要在山上安营扎寨,但马谡自以为是,不听王平劝告,而失守街亭,便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历史悲剧。
  由此可见,不听别人对自己的忠言,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只会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衰弱,向死亡又迈进了一步。为什么不听信别人对自己的忠言,难道因为它逆耳吗?忠言当然都是逆耳的,那些顺耳的话,只会让我们的虚荣心膨胀,只会让我们的眼睛受到蒙蔽,只会让我们的心中存有污点,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
  历史上也有许多人是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而走向了成功。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他任用了房玄龄、魏征等一大批人才,虚心听取魏征进谏,还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他的努力下才有了历史上繁荣的贞观之治。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大家都熟悉吧!邹忌用巧妙的方法使齐王欣然接受,出现了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邹忌之所以劝谏成功,是因为他巧妙地把逆耳忠言变得顺耳,所以当我们劝谏时要注意方式。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想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么就要低下高贵的头,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尽管它逆耳。不要让花言巧语蒙蔽了我们,逆耳忠言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帮助,成长的道路上少不了逆耳忠言。
  在人生的道路上,逆耳忠言助我行!
  【亮点指引】
  本文实例丰富,正反对比,先依次列举了比干剖心、夫差亡国、马谡失街亭等因拒谏而导致身败名裂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说明不听逆耳忠言的后果,再选用唐太宗以人为镜,成就“贞观之治”盛世伟业和齐王欣然接纳邹忌进谏终于成就春秋霸业的例子,从正面证明“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而走向了成功”。同时,作者也借邹忌之例轻轻一点,表达了要把“逆耳忠言变得顺耳”,应注意劝谏方式的观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