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方法和结构的分析——议论文阅读中考复习指导之四
作者:周俊根 时间:2009/10/30 18:43:58 来源:zhjiabo转发 人气:4471
【技法指导】
一、要辨别论证方法首先对其要有充分的了解,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其论证上的特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很多,初中阶段要重点掌握的是:
举例论证,即列举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论点。
引用论证,即引用理论(名言、格言、定理、法则)来论证论点,又叫理论论证。
对比论证,就是把相对立的事实或相悖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以证明作者的观点。
比喻论证,即以形象的比喻证明观点,从语言上表现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论述的对象作本体,再设出与这对象本质上有相似点的喻体,进行阐述。
二、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其它各种各样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的。例如,以“横式”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又如,以“纵式”为主的,有“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中考中对论证结构的考查主要是对全文结构的划分和对重点语段的层次划分。对结构层次的划分应从文章内容入手,看它是如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的,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实战演练】
一、寂寞是一种乐趣
姬有文
①记得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后,对这句话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②屈指数来,自己从事业余写作己30多年。从起初在当地报刊《汤峪温泉》上的文章的发表,到现在频频见诸全国、省、市报刊杂志的“豆腐块”“千字文”,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从写作中找寻乐趣。
③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沉浸在寂寞之中,那么他(她)便是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身处寂寞而不觉孤独,那么他(她)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之后,一定是能干出些成绩的。
④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社交圈内不会产生科学家,麻将桌旁成就不了大文豪,嘈杂环境中出不了有所建树的优秀者。就我所闻,有所成就的科学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而文人墨客,则与文房四宝为伴,在翰墨天地里挥洒人生;在当今信息时代,也可在网络世界里指点江山,尽情畅游。
⑤寂寞是一轮柔和平静的明月,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趣;寂寞是一池光洁如镜的清水,谁也不忍打破它的平静;寂寞是一曲无声的乐章,此时无声胜有声;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寂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只有心存理想乐于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韵味。
⑥说是寂寞,其实并不寂寞,寂寞是一种乐趣。报刊上众多作者的名字个个耳熟能详,看到他们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字,就如同听到朋友们的耳语。征文竞赛颁奖会上登台领奖,通讯员表彰会上与笔友握手相见,彼此间推心置腹的相互交流,在谈笑风生中取长补短。这些不都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一景吗?
⑦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如果不能承受寂寞之苦,就难以尝到学问之果的甘甜。如此观之,忍受寂寞是苦中有乐,寂寞中有美丽,寂寞中有幸福,寂寞中有乐趣。写作,是心灵的倾诉,寂寞会变成快乐;读书,是生命的体验,会让你走出寂寞。在寂寞中伴随快乐边读边写,边写边读,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幸福呢?
(选自《散文百家》,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说标题“寂寞是一种乐趣”的含义。
2.文章第④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3.“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请联系自已的学习生一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不少于60字)
二、做自己的保护神
赵蓓蓓
2004年岁末,发生在印度洋的一场海啸吞噬了近30万个生灵。当世人为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为那些瞬间消失的生命唏嘘喟叹的时候,一个名叫蒂莉的10岁英国小姑娘的故事,给心灵受到重创的人们带来了些许安慰:这个正与家人在泰国普吉岛海边度假的孩子,用她不久前在地理兴趣课上学到的知识,预见到海啸的到来,让其母亲引领游人迅速撤离,因而挽救了包括其一家四口在内的100多个生命。
在天灾人祸面前,生命的脆弱与无助常被凸显出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成了许多宿命论者的人生信条。小蒂莉的故事却告诉人们:没有上天的庇佑,你也可以成为自己的保护神。
“好人一生平安”是中国人常有的祝福。其实,这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一生平安的,除了其置身的环境外,还取决于其“防患于未然”以及应对种种灾难、危险、侵害的意识、知识与能力。
所谓安全防范,就是指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被攻击或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的状态。众所周知,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对于公民个人来讲,其生命与财产安全最直接的责任人就是自己。当一个人处于危险境地时,谁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让其脱离险境?是自己!在可抗力面前,个人完全可以也理应有所作为。小蒂莉的故事甚至昭示,即使在不可抗力面前,个人也可以有所作为。
做自己的保护神,安全防范意识必不可少。有防范意识这个“铁将军”把门,安全系数必然大大提升。反观那些被盗、被抢、被骗、被害者,十有八九少了安全防范意识这个“把门人”。
做自己的保护神,安全防范知识必不可少。7岁的深圳女孩袁媛,运用老师所教知识,遇险不乱智救父母,为成功营救煤气中毒的双亲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保全了自己的家庭。对个人安全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知识决定命运。
要做自己的保护神,安全防范技能必不可少。随着智能化犯罪的日益增多,防范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防范效果的好坏。只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能确保安全。在安全技术防范服务日益发展、安全需求不断增多的今天,适当借助科技手段、“花钱买安全”,无疑是智者的选择。
(《人民日报》2006年3月24日 第十六版)
1.对全文来说,文章第一段具有什么作用?
2.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做自己的保护神”呢?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您的看法。
3.试从文中举出运用对比论证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1.耐得住寂寞可获得成功、获得快乐;忍受寂寞时苦中有乐。(大意相同即可) 2.中心句: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作者从正反两个角度,围绕该段的中心句进行论证。 3.开放题,能联系实际,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二、1.一是引出议论的话题及作者的观点“做自己的保护神”;二是这个故事也是证明作者观点的有力的事实论据。 2.要树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要了解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要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技能。 3.例子:“有防范意识这个“铁将军”把门,安全系数必然大大提升。反观那些被盗、被抢、被骗、被害者,十有八九少了安全防范意识这个“把门人”。”简析:这两句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说明“通过做自己的保护神,安全防范意识必不可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