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学生急剧减少的教学应对策略
作者:胡志峰 时间:2010/10/30 20:58:2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91
(1)教学组织实现“小班化”
生源减少,是当前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一种优势,相对于城内校来说,班额大,教师疲于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关注。而“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够有效地兼顾一般辅导和重点辅导,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关怀。随着生源的急剧下降,农村初中相对教师数量变得宽松,是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有利条件。相对过去的大班额,小班化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具体可从两方面分析:
从教学过程角度看: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从教学结果角度看: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
(2)培养方式力求“精英化”
培养方式的“精英化”不是说只培养优等生,不是为部分学生进行的教育目标,而是面向全体的“精英化”,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即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未来的精英来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精英化的教育。
在资源配备上,一方面,通过聘任要让学生尽可能享受到最优秀的教师资源,让不适应教学的教师转为辅助岗。另一方面,在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加强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让学生也能像城里的学生一样,享受到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
在目标上,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不仅是会知识,更重要的学会做人,能够成人,因而我们要改变过分追求升学率,改变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注重学生法制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等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等等,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参加各种实践,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3)学生成长体现“个性化”
过去学生多时不好开展的活动随着学生的急剧减少,学校可以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在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上正在大有可为。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爱学习的可以有教师专门辅导功课,或者是辅导薄弱的学科,或者是拓展知识面;爱运动的可以有教师组织开展体育训练,参加体育比赛;爱艺术的可以安排教师指导个别练习。教师辅导的频率可以增加,针对性可以加强,让不同的学生在学校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特长有机会得到发展,得到展示。
(4)后勤服务达到“精细化”
要让服务成为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一环。随着教育布局调整,农村初中基本都是寄宿;随着学生的减少,学校后勤服务的压力减少了,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保证他们的生活是前提。要发挥寄宿制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和社会倾心,就要通过精细化的服务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住宿环境、伙食质量、其他生活条件方便,在服务中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为学生服务,让他们吃得舒心、住得安心,有安全感,这样才能学得用心,才能真正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