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作者:不详 时间:2010/11/2 20:09:38 来源:jingren转发 人气:1985
平和一中又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2010年高考再创辉煌,赢得各级领导和全县人民广泛赞誉。这是一连串辉煌的数字:应届文史类考生陈伊凡以641分列福建省第16名,已成为清华大学学子,其中语文成绩为131分;应届文史类考生朱煜杰以635分列福建省第27名,其中语文成绩为128分;应届理工类考生周勇以653分列平和县第1名,语文成绩126分 。应届本一上线人数139人,比去年增加38人。考取浙大、上海交大等重点大学的考生明显增加,他们的语文成绩都有长足进步。各个班级都出现了很多语文成绩优秀者,语文成绩优秀率大幅提升。多年来平和一中师生面对种种不利因素,秉承自强不息、负重拼搏的优良传统,坚持“质量求生存、竞争求发展”,以必胜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旺盛的斗志,努力拼搏,历史性的突破,极大地激发了一中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一中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了平和一中品牌在漳州市、福建省的影响力。
为大面积提高平和一中高考语文成绩,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树立正确质量观和科学备考观,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做法:
(一)目标明确,统筹兼顾,注重阅读积累,科学安排进度。
根据去年考试说明的内容,分块复习,逐步推进,讲练结合,注重讲评;增加课堂容量,守住课堂这块语文主要阵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打好“攻坚战”和“主动战”。
语文教学应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量,语文素养才能上去,光靠做题,是上不去的,相反会破坏感觉与兴趣。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是读书。读书的目的是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 “语文高考要让多读书的学生受益”。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还可能破坏涵泳的美好感觉,使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技巧应对。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好文章,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高中三年坚持利用互联网收集“时文美文”,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高考试题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适当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时事节目),留心身边的世界,关注生活,提高思想认识,积累写作素材。
坚持文学名著的考查,起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高二选修课上,紧密结合高考考试说明,开展名著阅读介绍与文化经典讲解,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贯彻“细水长流、分段推进”的理念,采取读书竞赛、名著故事情节演讲比赛、名篇名段诵读比赛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推进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和阅读。不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挑选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认真读一读。保护学生对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名著,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教学。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概括和评价。并把易中天先生的《实话孔子》,视频以及一些高考专家的讲座视频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注重学习《论语》《孟子》中那些至今仍然要活力的智慧精华。不做琐碎的语言分析,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我们努力遵循高三语文教学规律。认真研究本校学生实际,认真学习新高考有关精神,努力做到:不盲目拔高要求,不随意加快进度,不盲从照搬资料。
(二)分工协作,培优转差,突破重点难点,形成强大合力。
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研究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及时搜集高考信息,加强复习课、讲评课的探索,严格落实教学反思。根据考试说明提供的最新信息,正确处理必修与选修、阅读与写作、积累与提高、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训练学生系统掌握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能力体系,以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及写作为主线,分类进行专题复习,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各自负责几个专题的内容,包括资料整理、练习设计和试卷检测,其他老师做相应补充,把复习内容细化、分解到教师个人头上。发挥团体智慧,实行资料共享,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深入细致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树立高三语文大有可为的观念,增强学好高三语文的信心,教给学好高三语文的方法,实施高三语文的限时测试。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早读课,有步骤、有计划地要求学生阅读名篇美文、名著情节、新鲜论据等内容,并努力做到有布置、有要求、强检查。最大程度发挥早读课的作用。
实施“讲、练、考、评、补”等有效复习模式。在复习节奏上要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在复习目标上要瞄准目标选准内容,在资料选择上严格按照新课程新高考要求,在课堂教学上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同时,还加强学生防失误训练,通过专题讨论、学法交流、用好错题集和做好“摘抄集”等措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力求打通阅读与写作板块,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能力系统。重专题,重方法,重突破。摸清学生的薄弱点,寻找突破点,辨明易混点,突破重点和难点。留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熟悉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作全面的分析,制订出适合每个学生的复习计划,培优转差,辅导临界,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做到目标准确、范围广阔、操作灵活。
(三)狠抓基础,教给方法,注重规范答题,强化作文训练。
备课组对18篇的默写课文进行归纳整理。逐渐总结“化整为零、背写结合”,“整理错误、强化巩固”,“循序渐进、细水长流”,“重视全面、突出重点”等好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老师重新研读文本,预测学生背诵时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易错点,加强指导,分析点拨背诵方法。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分析错因,强化巩固。诵读吟咏,品味诗文,用心读书。让学生背有所用,背诵的内容成为长久记忆。我们还把默写的内容结合到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写作等复习教学之中。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回归教材,重读文本。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解题的基本套路:如对“探究题”(“开放题”)的解答的专门训练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答题方法,培养答题规范的意识,养成答题规范的的好习惯。训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确定思维角度。培养语境意识。放眼全文理解文章,整体把握,不断章取义。训练学生紧扣题目要求,查找文中有效信息,围绕中心答题。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答题技巧、科学思维等方法引导,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作文教学有计划有重点。教法上依据新课标新高考,注重写作的过程和方法。写作批改注重科学化,人性化。
我们深知文学是人学,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不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学语文,从观察、思考、探究中掌握思想的方法,积极阅读、努力表达;更加突出应用性、创意性、思考性、灵活性;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思考,自我发现,个性化发展。坚持开展“时文评说”的短文写作训练。以训练“时文评说”为抓手,字数简要精练,结构小巧完整,语言简明严谨,教会学生开门见山地摆出自己观点,态度明确。进行分析评价,深入思考,由现象到本质,抓住问题实质。采用微型评论的方式,训练学生形成观点、阐发理由、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时文评说”短小精悍,可操作性强,易于考察学生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高低,易于发现学生思维品质的优缺点,易于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评。
端正作文文风。扭转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片面追求语言华丽、铺排事例、内容空洞、缺乏真情、缺乏个性、缺乏见解等主要弊病,提倡朴实、真诚、思辨、创新的文风,强调真情实感,言之有物,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摄取生活素材上面下文章,在引导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功夫。
我们重视规范议论文训练,尤其是重视新材料作文的训练,遵循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提醒: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我们重视议论性散文写作训练,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我们依照课标的要求,加强书写训练,培养学生养成字体端正,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删改线的好习惯。平时考试作文评分坚持严格执行《考试说明》中‘每个错别字扣1分’的规定”。这些举措有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我们将倍加珍惜荣誉、永不止步、奋勇争先,增强紧迫感、化压力为动力,增强竞争意识,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继续谱写新篇章,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再立新功!
执笔 陈华良 李成龙
2010年9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