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件,大智慧——记我的一次教学经历
作者:梦伟 时间:2010/12/24 14:52:16 来源:梦伟原创 人气:556
“同学们想一想,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如此生动地介绍绿色蝈蝈呢?”
“唧唧……唧唧……”教室里竟响起了昆虫的叫声。
声音是从前排位置上传来的。我四下一扫描,发现陈健同学神色惊慌,便快步向他走去。“什么声音啊?”我恼怒地喝问。“是……蛐蛐儿。”陈健大惊失色,双手死死地捂住一只纸盒。
这个调皮大王,居然把昆虫藏在抽屉里了。怎么办?当场把他的纸盒扔到外面去?不妥!
把他叫到办公室听候“发落”?那样,基础薄弱的他将更跟不上“大部队”了吗?
一番紧张思考后,我终于拿定了主意。
“哦,蛐蛐儿!很有趣的昆虫啊!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宝贝吗?”我微笑着说。
陈健一脸诧异,怀疑自己听错了。
“欢迎陈健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宝贝!”我鼓励道。
“蛐蛐儿,长长的身子……很神气……很威风……”陈健刚说了几句,就卡住了。
“长长的身子,大约有多长呢?怎样神气,怎样威风呢?”我进一步启发。
“这个……我……”
因为只是图新鲜,图好玩,他并没有认真观察,自然也就说不清楚了。
“拿出来让大家一起观察一下,好不好?”我亲切地征求他的意见。
“好,好!”陈健边回答,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盒子。
我敏捷地抓住蛐蛐儿的身体,高声说:“大家看仔细了,蛐蛐儿是什么颜色?大约有多长?它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同学们兴致勃勃,十分专注。
过了一会儿,我又将蛐蛐儿放在讲台上,用手指捅了它一下,蛐蛐儿蹦了起来。
最后,我微笑着问:“通过刚才的观察,大家了解蛐蛐儿的外形特征了吗?”
“了解了!”
“好,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一下:法布尔为什么能够那样生动地介绍绿色蝈蝈呢?”“细致观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对,只有细致观察,才能正确地了解动物,并准确地进行说明。现在,我们就来巩固刚才的观察成果,写一段话,介绍蛐蛐儿的外形特征。好不好?”
“好!”同学们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此外,我们还要感谢陈健同学,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的机会。大家说是不是?”
“是!”同学们齐声回答,陈健同学涨红了小脸。
没想到,那节课我收获颇丰,不仅看到了四十多篇生动、有趣的小作文,还赢得了陈健同学的空前尊重。此后,他每节语文课都聚精会神地听讲,语文成绩也节节攀升。
没想到,一个小事件竟给这堂课添上了一抹亮色。
看来,面对一些意想不到的“插曲”,我们应智慧地化解,使它们成为“无法预约的精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