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学反思

作者:方满  时间:2011/3/25 11:28:54  来源:fangman原创  人气:6971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学简案
  一、 导入
  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国民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
  二、 激情朗诵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他人找出读错的字词。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词。
  三、 猜想
  1、 结合注释识记作者:李大钊。
  2、 结合标题猜猜本文的主旨:在国家艰难的时候需要雄健的国民来拯救。
  3、 如果是你,怎样来写这篇文章:
  分为两部分:艰难的国运——(举例中国遇到的困难)
  雄健的国民——(说说在国家艰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做的)
  小结:大家多半是举例论证,那李大钊的,他用了例子吗?他是怎么写的?
  (没有,运用比喻说理。)
  四、整体感知
  男女分段朗读,思考文中用了哪些比喻,逐段找出并归纳大意。
  四、 解题研究
  通过了解文章,也知道作用运用比喻,在文中怎么体现的?
  1、艰难的国运(自然:国运:}
  2、雄健的国民(自然:国民精神:)
  五、 难点分析。
  1、 找出文中的出现的“趣”字,理解文中壮美的趣味的含义?
  2、 明确含义。
  3、 列举生活中你体会到的这种趣味。
  六、 欣赏文章美。
  1、 哲理美:明确文章主旨。
  2、 语言美。
  语言特点: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语言技巧:运用比喻说理。
  3、 人格美:李大钊的人格风范。
  七、 齐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感受爱国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通常都不被师生重视,并且它的内容多议论,有些枯燥,李大钊生活的动乱年代,和现在我们生活的和平时代隔得太远,学生不熟悉也难深刻体会爱国之情,这都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我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最大的亮点就是“猜想”环节。让学生先通过标题才文章的主旨,再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来创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曾遭受的艰难处境。例如:唐山大地震、2003年非典、2005年洪灾、2008年汶川大地震、大雪灾、泥石流、玉树地震……这些都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和现实中的中国时事结合起来,学生很快进入文章情景环境。另外接着引导学生在国家受难的时候,四川人民是怎么做的?如果当时你也在,你会怎么做?这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在国家艰难的时候,雄健国民的重要性,也在内心感悟自己要做个雄健的国民。
  其他一些比较满意的地方,例如:在导入和结尾部分,充分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国歌,激起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在朗读时,用纠错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男女分段朗读,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打起精神、充满斗志。在讲到“趣味”的时候,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现实中所真切感到的乐趣:做出一道难得数学题、完成一件难做的家务事等。在“欣赏文章美”部分,总结这篇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加深学生印象,掌握写作技巧。
  以上是这堂课比较令人满意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有些学生理解速度慢或根本不懂,参与的人数不多,多靠老师讲解。另外没有过多讲解李大钊生活年代背景,致使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迫切之情和爱国之深。在互动环节上,讨论合作的地方也不够多。
  总的来说,这一课上的还比较成功。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写作技巧,并且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解中国时事,关注国家命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个“雄健”的国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