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一种诗意的讲座——文学社师生面对面

作者:含之  时间:2011/3/29 16:16: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70

  学生:其实现在中学校园里讲座开得不多,尤其是文科类。我门二中的文学社的“导师讲堂”却很红火。“二中贴吧”里感叹说,这是“二中现象”。为了更好地把“导师讲堂”开讲下去,张老师,你觉得你自己的主讲会保持一个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张老师:我一直想构造一种诗意讲座。可能也是语文一种教师职业的性质吧,现在又搞得文学讲座,我希望能创造一个有文学魅力、有文化品位的“导师讲堂”,一如文学本身。我想,我们文学社的几位“导师”,在“导师讲堂”中应展现一种各自的气质,我们认为这是很多学生愿意来文学课堂的首要原因。
  学生:这是跟听讲座学生交流后得到的反馈吗?
  张老师:是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写随笔周记作文,对读书现象颇有见地,说起先秦散文、魏晋风流,一直到莎士比亚鲁迅,学生求知欲很好,要问的问题也很深奥,我很感动,也很惭愧,我不认为我们单凭“导师讲堂”就可以已经完美地展现了那种文学殿堂的大千世界,但这的确是我们一直致力尝试的。
  学生:那除了这种氛围的营造,在选题方面呢?这也是能否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啊。你的选题、故事、甚至引用好像也有跟别人有不同的特点
  张老师:我们的选题有三个原则:一是文学性要强,二是史学和文学结合,三是结合高中生的鉴赏特点和鉴赏水平;还有三个标准:一是品位高,二是格调雅俗共赏,三是思想健康。有个同行评说我的讲座“移步换景”。我同意,每一选题都会学生看到想不到的景象。导师有不同的风格,选题有不同的内容。小讲堂展示大视野,小视角挥洒大文章。其实我也一直致力于让讲堂展现更多的精彩篇章。
  借“导师大讲堂”来演绎我们自己的故事
  学生:有人这样认为,张老师您在文学故事情节的描绘及对文学想象的理解方面有很多有优势的地方,尤其是在情感的把握上融进了您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体验,你觉得你的讲座在选择细节上有这样的考虑吗?
  张老师:每次讲座的选题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真实性的报告文学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跟比较起来,不会有那么多情感类的描写,自然会偏重当时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环境,让听众更能融进或者是走进那已经过去的生活,而感受到的必然是一种对往事的反思。
  由于每次讲座的时间极为有限,我是想靠一些压缩的、紧促的章节或是情感最为吸引听众的段落描写来弥补这一不足。我一直在尝试评介的作品跟很多东西融合在一起,借文学的世界、世界观来演绎我们自己的故事,我想这应该是我的一个特点吧。
  学生:借文学的世界、世界观来演绎自己的故事能否具体解释解释?
  张老师:这也可以说是我的另一个理念,也就是刚才我说过的诗意地讲座是相通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无论是历史散文报告文学还是诗歌小说戏剧,都反映人类几千年来和自然和生活和社会斗争的本质,但是其中有诗情画意,有意气。而文学鉴赏又是每位读者自己的再创造,由于文学的特点又决定了“一千个读者读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莎士比亚”,阅历经历不同理解也就会有所不同,而这是我着重要在导师大讲堂里所想讲的东西,是我的目标所在。所以我是在勾画自己的,比较课堂的教学,少了点统一性,但是多了创意,多了点诗意。
  学生:是不是一种更想把发挥自己的感悟的东西(就叫做“软东西”吧)要融入进去?
  张老师:我想举个例子来说明,就比如说对于武侠小说中侠的定义,自金庸先生起,侠就被认定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但我想虽然这是一种大侠,是儒家之侠,但我想还有另外一种侠,我将之叫做是道家之侠,即:侠即逍遥。侠就是要自在,要逍遥,要舒放自己,要自然,要和谐。庄子所说的乘风云而游天外,也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导师大讲堂给师生的应该是一种比较宽容的文学鉴赏氛围。 我觉得深受观众喜爱的CCTV《百家讲坛》的那些大师们,更能超脱。
  这难道不是侠?我觉得这不是柔软,而是一种发展。一种对“侠”定义的发展,在我讲座中我希望融入我自己对“侠”的理解。
  成功与否只有将来才能回答
  学生:你觉得你这种尝试现在成功吗?
  张老师:作为导师大讲堂的导师来讲,我只是在试图将自己的对每次选题的目的讲出来,去触发听者的共鸣。
  至于成功与否,我想那不是我最关心的。讲座讲座嘛,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我们这么大的一所重点学校,应该有她的一席之地。说句实在话,对考试有用吗?也许有也许没有,讲座本身多是在务虚。作为重点中学的学生,应该有点文学素养和文学内涵,也许成功与否只有将来回答吧。目前来讲还算不错。对于我来讲,讲座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之旅。
  学生:张老师,您能有一句话说明您对“导师大讲堂”的概括吗?
  张老师:我想我只是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员,一个中学文学讲堂的演讲者,能写一点下水作文,我不是文学作家,更多的是诉说自己对文学的感受,讲座的本身又好像现在高考要考“文学赏析”一样,用一句话说,那就是“讲座就是可以说出来与别人分享,但你不能为别人去做梦。
  编者的话:
  市二中多功能报告厅,每周四下午都有一堂类似“百家讲坛”的“导师大讲堂”。提升校园软文化,市二中一直走在前列,突出的就是三年前在中学首创的“导师大讲堂”。其“小世界大讲堂,小角度大视野”吸引了众多的师生,其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二中校园,社会口碑就有 “二中有个‘导师大讲堂’”。“导师大讲堂”已成为市二中新课改中的一大特色。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