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理性地对待语文

作者:石亮星  时间:2011/5/11 9:22:0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10
  高考复习——理性地对待语文
  石亮星
  高考总分中,语文占150,比重应该不小。然而,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的眼里,语文学习难,难学习。高考复习时,有的同学干脆放弃语文,这显然是不恰当的。语文学习真的很难吗?不一定,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对待它。
  看现状,我们是怎样对待语文的
  关于语文学习,许多专家呼吁过,不要把母语丢掉了。本来,语文是工具,又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反映,应终身修养。然而,现实是,国人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纵向看,重视有时间段。幼儿园到小学,国人重视语文:先是教孩子说话;小孩开始说话,就教他们识字、背古诗;然后是讲故事、写日记、写文章。进入初中,语文学习就淡薄了,但语文也还有其一席之地,只不过学习重点转到英语、数学和物理、化学上了。到了高中,语文一般就只是附属,甚至根本就是负担,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应付。横向看,英语和数学物理化学可以“课堂不够课外补,学校不够请家辅”;对语文却是“课外全不理,课堂挤点时间练数理”。语文是老师讲课可以不听,课堂练习可以不做;其它学科是“书上练习不够,再找资料来凑”,何况,如今其它各科的作业都很强劲。如此,怎可提高语文成绩。
  析原因,国人为什么这样对待语文
  正如生活中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学习上,偏爱某些科目也是正常的,但像上面所说的绝大多数人都偏离语文就不正常了。那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原因。当“一篇文章定乾坤”的科举考试变成自然与社会基础综合测试的高考以后,语文的地位急速下降。许多人认为,我们从小就学语文,而且一生都离不开语文,没有必要刻意去多学。学好了数理化,就有了一技之长,就容易在社会上立足。于是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道出了人们的心理。再看社会上遍地开花的各类假期补习、培训班,有从少儿到高中的外语、数学,初、高中的物理、化学补习班,有各类音乐、美术、舞蹈、武术、电脑培训班,就是没有语文补习、培训班,包括作文培训。他们认为,数理化外电脑学好了,对“功利”有好处,再怎么样也可找到个事做做;音体美舞学好了,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和个人修养,可以附庸风雅;学好语文却是百无一用。再看看铺天盖地的各种资料、参考书。现在的高考辅导材料真是数不胜数,但有关高中语文学习方面的却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学校原因。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往往是严格按照高考试题的形式逐点复习,似乎只有这样步步为营才能稳打稳扎,才能夯实学生的基础,才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但这种机械式的教与学,没有任何激情可言,结果只会使老师烦躁,学生枯燥,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其次,教师只重视解题技巧的介绍,基础知识的灌输,把文学应有的整体美割裂得支离破碎,掐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师只顾教学,忽视了学生思想动态,让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淡薄了学好语文的意识。另外,放眼各学校,语文出身的校领导特少,在教育主管部门也一样,除了几位专家的几声呼吁,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对语文学习重视都不够。他们甚至认为,到了高中,学生语文水平基本定型,学与不学关系不大。领导重视不够,语文老师的积极性自然难以调动,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占用语文课时;老师不重视,学生也就懒得多学一门功课,自然就冷落了语文。
  三、学生自身原因。有上面两个原因,学生自然不会很把语文学习当一回事。调查还发现,高中学生中,语文素质相对较高的同学认为“我的语文成绩已经这样了,不学关系也不大,花大功夫学也提高不了多少”;语文素质较差的同学则认为“我的语文成绩反正提高不了多少,与其在这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捞一分半分,不如在数理化中多花些功夫,说不定运气好碰到了一个类似题目”……总之,都不愿意在语文上“浪费时间”。
  四、语文学科的原因。语文学习,特别是高中语文学习没有“即时效应”,难以有“瞬间成就感”。比如学英语,学会了一个短语,一种句式,甚至背熟了一个单词,心里就有收获了的感觉;数理化只要解出了一道难题,学会了一种定理、公理的应用,就有明显的成就感。而高中语文学习一般没有新鲜的东西,不是简单的字词书写所能概括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在潜移墨化中慢慢形成的,没有人能说“我今天学会了理解现代文”“我今天学会了鉴赏诗歌”等。没有即时效应,没有成就感,因而缺少了前进的激情,缺少了学习语文的动力。再说,理科试题的答案非常明确,是多少就是多少,而语文试卷中的主观题的答案具有模糊性,只要围绕要点作答就差不多,但学生训练时看到和标准答案的差异就没有信心,长此以往就会厌弃语文。
  找对策,理性地对待高考语文复习
  既然语文学习难有激情,高考复习时对待语文学科我们就应该理性地客观对待,克服这些不足。
  一、认识语文。和其它学科一样,语文科也有其特点。语文的各知识点应是一个整体,连字的音形义都一样,只有真正理解了字义,才能更好地区别字音字形。阅读更只有在识字、解词、体会句子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文章意义,并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高考复习应采取综合式、整体式与散点式、重点式相结合的办法,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综合式、整体式是说语文复习应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所谓散点式、重点式是指语文复习时应考虑高考试卷上各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并且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有重点地加以辅导。从二00五年以来高考语文试题,基础知识呈下降趋势,语言运用呈上升趋势;主观题呈下降趋势,客观题呈上升趋势。主观题、运用题不但要求学生须掌握认识、鉴赏作品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有组织文字的表达能力,语文的综合要求更高。
  二、认识自己。老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历年高考试题形式及发展趋势,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高考试题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基础知识,阅读,语言运用,写作。学生要仔细分析,理智地检查自己对各知识点的把握的程度,真正认识自己的强势和弱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三、认识语文学习。学生首先要在心理上认识语文,要知道,就语文来说学与不学肯定不是一个样,语文并不可怕,只要你花了心血,付出了努力,同样会有丰收的果实;如果不把语文当一回事,语文成绩会照样下滑。这方面有很多例子,笔者前一届所教学生就有明显例子:几个初中语文较差的学生,到了高中,改变了观念,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在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情况下,加强语文学习,结果语文成绩稳步上升;有几位同学语文本来不错,到了高三上学期末,在班里,甚至在全校都名列前茅,因为高考复习时把语文“放了一放”,结果高考语文才考100分左右,连班里的平均分都不到。优势没优,后悔莫及。某校一个高二特优班,参加高三模拟考试,结果平均分比高三总平均分少近二分,可见,语文同样要学,要做。只是,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潜移默化,是指语文成绩的提高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立竿见影,它既需要靠平时的广泛阅读,细心观察,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握知识点、联系知识点,而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端正语文学习态度,且善于抓住平时的点滴机会,相信语文成绩会稳步上升。
  建议学习方法:端正思想,留心生活,化零为整,逐步提高
  首先,在思想上重视语文学习,让语文在高考复习时有其应有的地位,保证语文复习的时间。学习语文课不需要过多的整片时间,只要留心生活,哪里都有语文知识。一段广告、一台节目、一张报纸,甚至年后春联、名胜楹联、标语,都值得我们留意玩味。课本固然重要,零散的东西也不容忽视。其次,高考复习时,老师往往是根据往年高考试题情况按知识点依次复习。作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主次地进行学习,达到在扬长补短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的目的。三是立足课本、广泛阅读与高考应试复习相结合,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应试能力得到提高。四是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和语言运用、写作训练相结合。在学习知识点时,融进运用;在语言运用、写作能力训练的同时注意知识点的练习。五是注意协调语文课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其它学科作业再多,也应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读读文章或做做作文,况且文理结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六是在知识复习的同时不忘心理调节,不忘应考好习惯的培养(主要指书写、时间把握、答题规范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