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1年长沙市中考命题思路
作者:佚名 时间:2011/6/29 15:38:11 来源:ht88111转发 人气:1219
“关注社会,贴近学生”
社会热点问题直击民生,如食品安全问题、酒驾禁令、禁烟令、旱情涝情等,成为“生活即语文”的诠释。整套试卷从主题确定、板块陈述、小题设计等方面表达了“关注社会,解读生活,贴近学生”的命题指导思想。
从记叙文阅读来看,所选文章《雪地里的红棉袄》,通过一位勤劳嫂嫂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明白了还有一种亲情就是嫂子如母般的爱,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美好情愫的熏陶过程。另外,今年中考语文新增语文探究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思辨力。例如第9题通过两则材料,让学生从文字中探究文字之外的深刻内涵。
这套试卷考查了语音、字形、词语、古诗文默写等语文知识积累能力;考查了病句、连贯、综合性运用等语言运用能力;考查了概念理解、信息筛选、语言锤炼、主题理解等阅读理解能力。在考查语法知识的同时,既注重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又避免了单纯考查概念术语的现象。即使在涉及时代的试题考查中,试卷也特别注意语文本色的体现,竭力避免“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出现。
数学
侧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今年的试卷命题,在注重知识点的覆盖面的同时,突出对“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基本图形的性质”、“图形间的基本关系”、“统计的应用”、“概率的计算”等核心知识内容的考查。部分重点内容还从不同角度分别设问考查。
整套试卷运算量并不大,但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不低,特别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第17题考查了整体代入的思想;第21题通过一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节约用电”为生活背景的统计数据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第24题通过生活中的几何模型考查学生几何图形的构建能力以及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第25题通过一段背景材料结合二次函数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第26题考查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获得猜想并进行证明的能力,以及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本次考试还在一些问题背景和题型设置上大胆创新,如在控制阅读量的前提下,命制阅读理解型题型,如本卷25题。结合现实材料命制几何应用背景问题,如本卷第24题。题型的创新不牺牲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目的。总体来看,本次考试从学生熟悉的、富于地方特色的生活背景出发精心选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命题,既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联想等活动主动地学习数学。
英语
还原语言实际应用的本质
英语试题命题以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宗旨,真正落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来做事情的能力”的评价指导思想,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命题杜绝了繁、偏、旧的语言素材和试题,选择贴近生活、体现热点的鲜活的语言材料。而且体裁多样,不仅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还有形式多样的应用文。选材涵盖了有关社会、生活、科普等方面的许多话题。如:明星代言广告、室内装修环保等的语篇阅读关注了当前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热点问题;青春期早恋、生活哲理、母亲节的创意金点子等既体现了青春励志、和谐关爱,又关注了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疏导,实现了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目标的落实。
试卷严格遵循语言的语境特色。所有对语言知识点的检测都采用较为真实的材料考查学生用英语来做事的能力。例如,“知识运用”的第一节“单项填空”,就彻底地摆脱了传统的“词汇+语法”的模式。各题都设置了具体的、真实的语境,使得试题的灵活性大大提高。本次考试,突出了对学生处理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能力的考查,并兼顾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安排了大量配有真实图表的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图表信息与语义信息的转换、处理能力。
历史
强调时空纵横联系的大历史观
今年的历史命题注重史实、史观的纵横联系,试题覆盖面广,强化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尽量避免考查某一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面和线,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和认识,以及对历史基本概念、基础史实的掌握。
在特色把握上,试卷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如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等;同时还注意与高考接轨,考查学生历史文化常识,贯彻多元史观理念,鼓励多元历史思维,如对年号、谥号、庙号及国号的考查;并且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通过乡土文化的考查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振兴中华的信心等意识。
在设问上,试卷从长沙市历史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在表述中使用规范的历史术语,基本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推进。以考纲为基础,不出偏题、怪题;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原则,分值安排、题量大小、试卷难易度均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
思想品德
“以人为本”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本套试题坚持“以人为本”为主线,强化思想品德教育。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问题设置、语言表达更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体现“以生为本”的试题设计理念;试题设计相应的答题提示;主观题的答案设置多角度、多层次,没有固定死板的标准答案,这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试卷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身边生活。试题全面反映了本学年度诸如世博会、天河一号、利比亚大撤侨、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成就、四川灾后重建等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湖南本土全民读书的热潮进行了重点考查,部分试题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对社会热点问题考查时,试卷十分注意从正面引导。如第3题关于利比亚大撤侨的考查,从维护人民生命安全权利等方面进行立意。第11题考查“十一五”规划部分主要指标的实现情况,重在理解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公平与正义的考查。
从整体来看,本次试卷保证了生命健康教育和时政教育在试题中的分值比重,突出了国情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对考点“树立和巩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以及新增为运用层次的考点进行了重点考查。题型与考纲要求基本相符,主观题答题语言源于教材和材料。
【各科核心命题思路归纳】
生活即语文 语文:用“生活即语文”的思路,全面考查语文各项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反观自我,进而能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维和情怀理解生活。
少算多思 数学:由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构成数学思想,成为今年考查的重点,整体上突出让学生少算多思的命题构想。
应用能力 英语:着重于体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应用性,从工具性、人文性、时代性和语境特色上考查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知识整体把握 历史:从时空纵横联系的大历史观出发,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大课程观、大教材观的基本理念,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认知及历史综合比较能力。
以人为本,紧跟时事热点 思想品德:以人为本,紧跟时事热点,注重体现生命健康教育和时政教育,突出国情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试卷设计符合考生思想发展规律。
生物
地震核辐射等自然灾害入题
由于长沙市今年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仍然实行网上评卷,命题时依然降低了试卷的阅读量。与2010年相比,今年非选择题尤其是分析说明题题干有所减短,并且适当降低试题难度,以期在考试时给学生更多思考时间。
试题设置着眼于基础性,试卷35道题中有29道基础题,共计70分。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双基”考查。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选择题相对更贴近生活,注重基础,试题内容基本源于教材,学生掌握了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生物学原理,就能很快地做出正确的选择,非选择题部分也都是以教材基础为主线而命制的基础性很强的试题。同时,试卷还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本次命题较好地渗透了初中生物课标对情感目标的要求,将社会热点与生物学知识有机结合。比如突出了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与生物学有关的文明行为;用人口普查感受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控制的作用;通过地震、核辐射等自然灾害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自我;以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等现象的分析,增强了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提高保护植被、保护自然的意识等。
除使用了传统的文字、结构图、生理图等方式呈现问题,试卷也使用了近年来出现的概念图。此外,还创造性地使用了漫画这一全新形式,直观、冲击性强、与热点结合紧密。
化学
试卷结构难度与2010年相当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化学试题的命题思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样注重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加强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注重试题的探究性和综合性,给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又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满足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要求。
本次命题延续了2010年的命题方法,试卷结构、难度与2010年相当,同时也体现了2011年的时代特色。例如题目中出现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掌握选择安全食品的科学方法,抵制假冒伪劣产品;还有利用碘盐风波为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不参加类似抢购盐的活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再有用上海静安火灾事故为材料,培养学生在火灾中的自救能力和灭火方法;还有试题教育学生在长沙市创建文明城市中做一个文明的市民,自觉抵制不文明的陋习。
整体上,今年的化学试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多个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试题的难度适中,没有死记硬背的题,无偏题、怪题。
物理
考查市地铁建设等本土时事
试题注重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尤其注重保持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考查的相对稳定,一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质,另一方面保持今后教学的连续性。试题创设了富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情境,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
本卷的探究类型试题占29分,不单纯在实验探究大题中出现,而是以各种题型分布在试卷中,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渗透、探究过程的体验、结果的分析评价与结论的归纳,体现了物理学科对学生探究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倡导教学中要摒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在题目的选材和题型上,许多试题积极尝试以课外的材料为试题背景,拓展了试题的资源,使试题的形式更加灵活。试题注意改变学科本位思想,适当体现与其他学科间的综合,重视了人文思想的渗透。这些不同程度的开放性试题,有助于引导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了对教学的空间拓展与延伸的引导价值。
试题还结合了2010年以来的社会热点,例如18题索马里海盗、24题日本核泄漏,21题汽车GPS导航;同时结合本土文化及时事,例如37题长沙湘江风光带、39题长沙市地铁建设等。体现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如17题、26题、37题等。考查学生应用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来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试题在多处体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并考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对于以往常见的部分题型,本卷还进行了打破既定模式的尝试。如实验探究关于电路故障的分析,着重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简答题37题,一改在自然风光中寻找物理知识的模式,而是重点体现物理知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目光投向与物理有关的新科技、新成果领域,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培养能源意识、社会责任感。
地理
加强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命题切中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主题,关注重大地理时事;强调学生终身能力的培养,注重初、高中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的衔接;考查学生在七、八年级所学习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提供地理素质评价依据。
今年试卷加强了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通过对图表文字进行分析,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当今高考所注重考查的能力,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初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这项能力的考查,在今年的试卷中体现非常突出,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对获取的有用信息加工后才能准确作答。有些信息是隐藏的,要通过对文字和图形的研究才能发现。
知识探究能力也是今年的考查重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当前的地理教与学都十分强调探究性,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探究知识的发展过程,因此,试卷适当设计了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试题。
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地理德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地理智能开发的根源和原动力。因此,试卷中较大程度地进行了地理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从灾害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渗透和展现来加强学生对和谐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通过考查乡土知识来激发学生对建设好家乡的强烈使命感。
另外,命题注重试题的可读性和试卷的美观性。试卷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带有问题性和思维性的语言,使学生在考试时就像在依次探索一个个地理问题。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启和地理人文素养的渗透。由于是开卷考试和受时间的控制,试卷命题时有意识地减少学生回答问题的文字量,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试卷、查阅资料、分析材料、进行地理思维。试题在编排上注意了美观性,保证版面试题的完整性,文字简练、图形简洁。
【各科核心命题思路归纳】
“活而不难” 生物:在命题上仍采用“活而不难”,领先教学半步的策略,希望能进一步运用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来引导和促进生物教育、教学的发展。
注重发散性思维 化学: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许多题目都有多种答案,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富有探究性 物理:着重体现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命题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性和探究性。
关注重大地理时事 地理: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重大地理时事,加强了对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的考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