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应考攻略
作者:黄土岗中学 杨梅 时间:2011/10/3 23:53:28 来源:杨梅100原创 人气:1139
一、研究教学大纲。
研究大纲明确学什么、教什么、记什么。大纲中要求要掌握的文言文虚、实词用法要过关,要求积累的重点词汇、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应作为重点。大纲决定考什么。这样学习和练习起来是匹配的。
二、上课做好笔记。
要学生养成做文言文笔记的好习惯。一要细,二要全,三笔记一定要突出重点。如:《桃花源记》中侧重于古今异义的词——绝境、妻子、无论、交通等;《口技》中不得不积累一下表时间的副词;《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的倒装句式。越讲到九年级越要注意笔记的整合归纳。《狼》、《山市》也有不少表示时间的词,就应该和《口技》中的对接上,还要启发他们找一下词语的规律:词中大多都带有“而”、“时”、“之”等字眼。还要在每课都强调的四大现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记得多了,规律毕现,有益于理解时思维的迁移。久而久之,文言素养就很强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加强考试题型的训练。
有的放矢,百炼成钢。平时测试考试中就多采用中考题型训练。
(1)关注错题,补漏。是不记,还是马虎,还是记得不准,没消化,要明确问题的所在。
(2)突破难题,启思。课外文段中出现的考题一般考究人一些。做起来没现成饭吃,要巧妇做饭。说白了,就是将课内所学的进行对比迁移。
启思的方式:①上下文推敲猜测;②将已学的类比迁移;③排除斟酌法,或兼而有之。总之,要灵活积极地调动积累和思维。《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的“时”的解释,时,时间?时节?时候?都不同,要考虑活用现象,“时至”,“按时到来”就理解通了,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用法。你看,这就是将三种方法加以了综合运用。
又如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中“梅花为寒所勒”中“勒”作何解?是“拉住”,是“雕刻”?上下文推敲应该是“拉住”的引申“抑制花期”。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还要根据语境选用最合适的词汇加以表达,力求贴切畅通。
难题之难还难在题意难得理解,故而作拓展类比题时审题尤为重要。①要反复读题,少则两遍,多则三四遍,找出题意的要求重心,看清比较什么方面,重心是求同还是求异,还是相同不同点都要找。②认真理解,精心组织答案,答出关键词,答出逻辑层次,答出个性解读。
相信,抓住了学什么、考什么、思维的方法和疏漏的地方,我们的文言文阅读就不再是“老大难”,而会“仰手接飞猱”——稳准狠,这场战斗我们就会掌控主动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