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不言中

作者:牛华  时间:2012/3/7 15:02:05  来源:美颜如玉原创  人气:447
   我一直认为父亲和母亲是不适合做夫妻的。母亲干练,麻利;父亲沉默,寡言。母亲小学毕业,父亲高中毕业;母亲小父亲六岁,父亲比母亲个子矮。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俩人都是乡下农民。于是在媒人的介绍下,第一次见人,第二次相宅子,第三次商议婚期。一场典型的半封建式的婚姻开始了。
  结婚的事情母亲一直守口如瓶,只是后来当我渐渐长大,母亲才不再忌讳地提起,也许一直是羞于启齿吧!母亲的娘家陪送的嫁妆是八十年代时兴的“三转”中的“两转”——手表和缝纫机,父亲家里除了兄弟两人共享的三间大瓦房外,别无一物。父亲和母亲的婚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很难说清楚母亲当初为何同意这门亲事,从人才到家境,父亲都不是理想选择,便是母亲自己也不明白其中原因。往往说不清楚的事情,只能用缘分来解释。那么他们的夫妻情大概就是从缘分开始的吧!
  嫁给作为长子的父亲,母亲受委屈的时候很多。那时候我们姐弟还小,只是时不时看见母亲边做饭边垂泪,还未上小学的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知道要说什么话能让母亲笑起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变得很乖很听话。而父亲只是很笨拙地站在母亲身边,一口一个“别哭了,都是我不好”,母亲反而哭得更厉害了。父亲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挑着家里最累的活去做:劈柴,挑水,下地。母亲始终知道自己被关心,再哭也只是一时委屈,并不就是真的失望和难过。
  孩子们的出生让他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种地得来的收入显然不能满足全家的支出。在母亲的鼓励下,家里开始做生意,从小型的商店做起。从此以后,母亲除了操持家务,还得尽快熟悉生意。商店的业务不大,但是东西种类很多。凡是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母亲都会留心记下,等下次进货就写进清单一并进来。从我上学开始一直到高中,进货的任务都是父亲承担。首先父亲有的是力气,其次父亲是记账的好手,曾经在村里做过会计。母亲凭借头脑聪明,行动利落,很快成为生意上的顶梁柱,父亲算是半个文化人却突然时却了生活的重心,不过我们姐弟的教育问题毋庸置疑地落到他身上。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偶尔也会羡慕父亲,那是父亲郑重其事地辅导我们功课的时候。有时又会不甘心地怀疑起来,偷偷地问我“你爸说得对不对”,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她的眼里明显一丝欣喜,但却笑而不语。
  从我慢慢长大,我的记忆慢慢清晰,母亲忙碌的身影就一直嵌在我的脑海里。经常是母亲六点就起床,打扫院子和房间,擦拭家具,然后做早饭。父亲稍晚起床,劈柴挑水,然后吃完饭去地里干活。这个家不算大不甚富裕,却在父亲母亲勤劳的操持中,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苟。他们互补的性格刚好维持着这个家的和谐。冬天里,水龙头里的水冻住了,母亲只好去小河里洗衣服,河水透骨的凉,母亲毫不畏寒地赤着双手在冰冷的水里揉搓着。我看着着急,要帮母亲,她警告我说“你小孩子,手会冻掉的”,我瑟缩着畏惧不前。刚一抬头,看见一脸焦急的父亲,他二话不说就收拾起母亲尚未洗完的衣服,铁青着脸抽动着嘴,半天才迸出一句“不要命了,我不会挑水给你烧热了?”母亲挨了批,却只是默默地跟在父亲身后,不再说一句逞强的话。
  母亲经常唠叨在我耳边的一句话就是“多亏你爸,不然你们那来的学上?”以前的我颇不以为然,觉得做父母的让子女上学天经地义。随着阅历的增长,看到很多农村的孩子初高中毕业就辍学,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恨铁不成钢,作为父母的孩子我何其幸运。母亲管着我们吃饱穿暖,父亲对我们没有逼迫却也没松懈,他们的合作相得益彰。每当别的家长问起母亲怎么教育我们,她就脱口而出“我没啥,也就是孩他爸的功劳!”我在旁边总会揶揄一下,冲她挤眉弄眼“平时你怎么编排我爸来着?”他就连连打岔,眼角掩饰不住地上翘着。
  等我们开始工作,慢慢离开家,父母两个人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了。除了商店的经营,家里还连带电话缴费,打字复印等业务。电话缴费母亲先学会,熟悉业务后教给父亲,没想到父亲后来居上,竟学会开办新卡的业务。打字复印是父亲的强项,空闲时间又教给母亲,母亲现在做起这个也是驾轻就熟。电脑母亲是不会用的,但她会用网络预定香烟,生意上逼她要学会。把网络当做通讯工具父亲也不会,但他会在空闲时间点出自己喜欢的歌曲,追忆自己的年轻时代。
  母亲终于有空在偌大的场院里摆弄花草,父亲也不失时机地添一把土。父亲有空练练毛笔字,母亲不再奚落摇头,会默默地送上一杯茶。母亲要去姨妈家串串门,父亲骑上摩托车陪她一起。父亲的衣服显旧了,母亲和好姐妹在县城转一圈为他挑选合适的。父母亲不懂浪漫,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父亲节母亲节或者彼此生日的时候表达甜言蜜语,他们所做的就跟吃饭穿衣一样,认为那是他们该为彼此做的:那是一种长久以来我先入为主地认为是习惯的东西。
  经常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出“相濡以沫”这个词,也许父母就是这个样子,三十年的婚姻锲而不舍地走下来,熟悉彼此习惯的样子,生活像涓涓小溪,细水长流。
  感情原本就不能用理论性很强的概念去界定,像我以前对父母的认识仅限于缘分,习惯中原本就包含了爱的细碎和柔软。没有如漆似胶,没有举案齐眉,没有相敬如宾,有的只是贴心的陪伴,寂静的欢喜。
  如是父母,相爱如斯——无言的守候。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