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回乡

作者:启东市汇龙中学高一年级教师 翟俊泉  时间:2012/3/18 16:14:4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76
  表妹元旦大婚,按照启东婚俗,舅舅要坐“头位”。23号晚上,姑妈一个电话去请在北京做小五金生意、颇有成就、娶了北京媳妇的大伯。大伯的回答很痛快:“好,一定提前回来!媒人吃十八顿,我也要厚好面皮陪吃十几顿。哈哈哈……”
  25号,我们在奶奶的堂屋里吃中饭,忽听桥门头大喊“ 妈——,我回来啦——”大伯、大妈提着“花绿纠纠”的大包小包回来了。
  “阿哥阿嫂,快点进来,快点进来!”姑妈第一个迎出去,揽他们肩上、手上的行李。
  “妈,”大伯大步走进来。奶奶却别过脸去,眼泪汪汪:“五年不回来,要不是外甥女结婚,请你这个大舅,你就不回来啦?”
  大伯笑着拍老人的背:“妈,我这次回来呀,说不准就不—出—去—了。”
  “又骗我!”奶奶转过身,满脸的皱纹蹙缩着,笑成一朵灿烂的菊花,“你呀,从小就是嘴甜。”
  6岁的侄子盯了大伯好久,冒出一句话:“北京的大公公,说的话怎么和我们一样啊?”我们都笑起来。大伯认真地解释:“说北京话呀舌头要卷着,哪有说启东话这么顺畅、亲切?你看你大婆婆,不仅听得懂启东话,还能说很多嘞!是哇?”大伯转身看漂亮大妈。
  “唉,会话海里海里。”大妈微笑着接茬。
  “先吃饭,先吃饭!”姑妈端上来红烧羊肉。
  大伯嗅了嗅,喜笑颜开:“姊妹,启东人的红烧羊肉就是呱呱叫,北方人喜欢白炖羊肉,那个腥气,我连闻都闻不惯,根本拗吃!”
  姑父正要打开“洋河蓝色经典”,大伯急忙站起来按住:“老白酒!老白酒!我想,外面羊肉烧得腥气,和没有我们的老白酒做料酒也有关系。而且烧酒一小杯一小杯喝,看上去文绉绉,有辰光一喝头,辣乎乎,吃不消。还是老白酒好,拎一桶,倒一大碗,讲讲么山海经,笃一笃二喝,一碗碗,接一接二,嫌冷呢热一热,甜津津,酸溜溜,轻飘飘……”
  “滋——”一口下去就大半碗,表妹急忙满上。大伯笑着对姑父说:“你记得哇,有年头,你请我吃自家做的葡萄酒,我像吃老白酒一样吃,结果跑出去,滚到晒被头的‘巷’底下……叫回头,叫回头。”
  哈哈哈……我满屋子人全笑起来。
  “姊妹,还烧一碗‘盐荠汤’!‘三天不吃盐荠汤,脚果郎里酥汪汪’,已经五年没有吃到启东正宗的‘盐荠汤’了。”大伯开心得点起菜来。
  奶奶推开吃了一半的饭,站起身,手在围裙上擦一擦:“每趟回来都要吃,我来做!长生果子,炒一碗哇?”
  “好,好,还是妈最晓得我。”
  “这趟多白相几天!”姑父盛情相邀,“去崇启大桥看看,启东这两年变化很大,中央电视台来过办晚会嘞!”
  “嗯,今朝从北京坐飞机到上海,从上海坐汽车到启东,竟然能赶上到家吃中饭!从来没有的情况呀。”大伯顿了顿,低头又“滋——”了口老白酒。“我们在外面的启东人,一直关注着家里的情况。夏天的梅超风让启东这两个字频频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我们揪心呀,不是打了很多电话回来哇?”
  “最后是梅超风不敌大禹,都没敢来!”表妹骄傲地说。
  “对啊,启东是风水宝地,你看‘汇龙’‘吕四’二个镇的由来就搭着仙气。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自己都过五十了,娘也年纪大了,爹嗲跑得早,我年轻时就出去闯,陪娘的日子太少……” 大伯一仰头把碗里的酒“咕咕”地喝尽,脸微微泛红。
  我揣摩到了他的意思,谁愿意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呢?
  “路上我就和娘子说,是不是考虑回启东发展?”大伯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美丽的北京媳妇,好像在等待着她的回答,我们也都转头看着大妈。
  大妈缓缓地说:“最知儿子心的是母亲,最适合我们发展的是发展中的故土,你平时不是常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
  是什么吸引大伯一家回来发展?古朴的文化民俗?上口的家乡特产?启东的区位优势?还是自古以来的“乌鸟私情”?
  奶奶一边往灶膛里添柴火,一边瞄着饭桌,脸红彤彤的,不知道是炉火映照的,还是忙热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