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漫谈中国的诗酒文化
作者:江苏 秦葆 时间:2012/4/7 7:32:2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921
诗和酒分别是我们的祖先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产物,是祖先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华夏文化发展过程中,她在其他文学样式尚处于胎眠时期,就已经在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中萌发而生。从《诗经》算起,我国的诗歌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酒是大自然中某些物质在外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诸条件适当的情况下造化出来的。据史料记载,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发现酒并通过人工酿造出酒来饮用的。《神农本草》载,酿酒饮用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中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杜康作秣酒。”仪狄是舜的女儿,这至少可以证明,酒在舜时就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诗酒之渊源
自古以来,有诗必有酒,有酒必有诗。
诗,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它凝练的表达、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以及饱含的情感,能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其语有尽而意无穷,读后令人如饮醇酒一般,心怀舒爽,回味不止。
而酒,作为一种物质产物,以其独特的香醇和浓烈,同样给人带来嗅觉和味觉上的美的享受,带来身心的愉悦和丰富的联想甚至幻想。酒至酣时似梦似醒,能使人如行走诗中,如仙如幻,其味无穷。
诗和酒一直有如左右两只手,从精神和物质的不同角度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刺激人的神经,荡涤人的灵魂,从而激发出人的激情,让无数的诗人们在激情澎湃中得到了超越平凡、平淡和平庸的精神享受。
诗和酒,分别作用于人,其效果是近乎相同的,但同时效果又是倍增的。酒能激发诗人的灵感,令诗人激情喷发,增加诗的灵性,从而让诗对人的情感神经有更强的冲击力。而诗,则能赋予酒以更多的美学内涵,增添酒的文化香度,从而提升酒的外在的美感和神韵。诗和酒的互相融合、互相激荡,能使各自给人的非常感受达到最大化,甚至能得到质的升华。所以,古人常以酒喻诗,以诗助酒。故而诗和酒从一相遇开始,就被诗人们双双选择并同时植于生活之中,与自己的生活同行。也正因为如此,诗与酒便形影不离,并互相交融形成了“诗酒”,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真可谓“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诗酒文化之发展
在中国诗酒文化发展史,众多诗人借酒扬诗,借诗香酒,创造了许多传颂至今的佳话,也为诗酒文化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魏晋时代的曹操当属“借酒扬诗,借诗香酒”的杰出者之一。他不仅以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狂叹赢得了古今许多人的共鸣,更是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赞美把酒的妙处推到了极致。
东晋诗人陶潜也当属于杰出者之一,他的诗有一半都谈到了酒,其“试酌百情远,垂觞忽忘天”一句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传颂至今。
诗歌大盛的唐代,诗人们嗜酒成风。此时杰出人物应首推“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的杜甫曾这样以诗描绘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不仅是诗仙,更是“酒仙”。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在他酒醉时写成的。除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外,唐代还有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刘禹锡、李商隐等等诗酒名家。诗人嗜酒成风而诗歌繁荣,足以证明大唐盛世把诗酒交融这部大戏推向了“前无古人”的空前高潮。
北宋时的苏东坡、南宋时的陆游等众多诗酒名家,也对诗酒文化的发展有过增光添彩的功劳。
中国诗酒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酒交融的史料中,随意摘取点滴,就可证明诗人对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诗酒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作的贡献。
与古代诗人相比,中国当代诗人对诗酒文化的贡献应该更具有突破性。
当代著名诗人艾青认为诗酒文化是“诗酒联姻”的产物。充分肯定了诗酒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的存在,为弘扬和发展诗酒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著名诗人绿原用“诗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诗”,将诗酒各自的内涵向对方的更深层次做了突破性的伸延。著名诗人静川等带着“饮一路美酒,做一路好诗”的目标组织“中国诗人万里行”大型诗人联谊活动,给诗酒文化注入了游学、采风、交友、观光的实质性内涵。
历史告诉我们,诗酒文化是诗人的杰作,当然诗酒文化也推助了诗人的成就。但最终来说,我们应该记住历史上无数诗人们为诗酒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兴盛所做出的贡献,为弘扬和发展诗酒文化做出诗人应有的努力。
◎诗酒文化之展望
诗酒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诸多文化形式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其内涵得到了不断充实和丰富,其形式也被不断完善和修正。时至今日,那些弱小的吟唱被历史放大成了具有震撼力的声音,那些散落的点滴已被历史拾掇成了完整的体系。诗酒文化带着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走进了当今这个时代,并以一种独立而又完整的、生气勃勃的文化方式站立在了中华大文化发展的方阵内。诗酒文化自身坚实的基础,决定了它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未来。
但我们也要看到,诗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有了良好的自身基础和外部条件就能一帆风顺。当今诗酒文化的发展,与古代顺其自然或者无意识而为已截然不同,它已经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被诗人主动地、有意识地推动,在很大程度上,作为诗酒文化主体的诗人,对诗酒文化的认识和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当代的诗人们要用更高更广的视角看待诗酒文化,要用更切合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的手段推动诗酒文化的发展。
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诗酒文化建设还承担着诸多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中,既有诗酒文化本身所固有的,也有时代所赋予的,而这些责任最终还是要落在诗人的肩头。勇敢地、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些责任,是诗酒文化发展对诗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对诗人的基本要求。
漫话酒与人生
张建克
酒是我国一部文化史,也是中国人的的一部心灵史。
酒的出现应该在原始社会末期,有粮食生产,在剩余产品出现以后。可能是煮熟的粮食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由于外族入侵或者什么意外,人们外出啦。当有人再次发现它时,已经变成发着芬芳香气的酒啦。余秋雨先生在青歌赛点评“中国四大文明”时,指出古代四大发明是西方人的评价,对整个中华文明来说一大发明是天文历法,一个是中医中药。我想再添上一个那就是酒的发明。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酒对于每个人来说,太重要啦。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酒都伴你左右。当你呱呱坠地时,亲朋好友要喝“满月酒”;当你长大成人金榜题名时,要喝酒庆贺;当你洞房花烛夜时,要喝喜酒;当你百年之后驾鹤西去,你的亲人们要喝酒,甚至祭奠是也要带上水酒。酒遍布你生活的每时每刻,可以说无孔不入。朋友相聚,小酌几杯,得胜凯旋,喝个大醉。来了要喝接风,走了要饯行,出征了要壮行,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仪,对于礼仪之邦来说,怎么能行?
中国文人爱酒,酒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红有绿,写的多么温馨浪漫恬美;曹操“人生几何”,写的多么豪迈多么洒脱;“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当你烦恼时,酒还可以解忧,还有的说“借酒浇愁愁更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多么无奈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酒醉还不忘国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的是农家的幸福生活;“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家破国亡之时的痛苦;“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收复失地的幸福快意;“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是站在岳阳楼上忧乐精神写照。竹林七贤要喝酒,风流才子柳永喝的“不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有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把酒问青天,曹操煮酒论英雄,武松醉酒打大虫。中国的四大名著,对酒演绎的更是无以复加,《西游记》中天蓬元帅酒喝多了,一激动,跑到月宫去调戏自己的梦中情人嫦娥,被贬下凡托成猪八戒;《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水浒传》更是把酒放到壮烈位置,可以说一群酒鬼,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梁山好汉的追求,酒是所有英雄的象征,李逵喝醉了耍个酒疯,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赤发鬼醉卧灵宫殿、杨雄醉骂潘巧云,宋江谨小慎微,在烟花院会见名妓李师师,一高兴喝晕了,差点被前来幽会的皇帝老儿看到,险些丢命;《红楼梦》吃酒的场面也很多,以诗来行酒令,把个曹雪芹的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红高粱》中就是以酒来完成抗日杀敌的爱国热忱。
国人对酒可以说是偏爱。把喝酒当作交流、交往的媒介和工具。好多难以解决的事在酒桌上轻易化解。以酒识人,以酒会友。“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能叫把胃喝个洞,不让感情留个缝”,把感情放在酒中,你说不喝行吗?只有与君同销万古愁。酒很幸福,人们毫不吝啬的把赞美得词语都送给它,女人长的漂亮了称美女,酒好喝了叫美酒。
酒成功了多少好事,也造成了无数悲欢离合。酒没有错,酒更无罪,关键在人,用好它,健身益体,成就你的万千伟业。用不好它,伤身害体,贻害别人,甚至丢了自己卿卿性命,那就划不来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