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化解考前焦虑:高考进入倒计时,如何冲刺?
作者:杨广 时间:2012/5/10 19:54:56 来源:zhangruyou转发 人气:291
心理专家及应届高三优秀老师帮孩子化解考前焦虑。
离2012年高考还差一个月,考生如何保证放松心情、有条不紊且高效地进行最后一个月的复习?考生父母如何在冲刺阶段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支持?5月13日(周日)下午2点,在广州市铁一中学体育馆内,羊城晚报教育版联合启德教育举办“高考前心理与健康辅导及备考技巧公益讲座”。
背景
考生增加近4万,录取减少
201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69.2万人,比2011年增加3.8万人。而近日教育部发布政策,明确指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在政策调整下,今年省内的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学院等高校在粤几乎不进行扩招,广东商学院更是大幅缩招约1500个省内的招生名额。
这一系列动作意味着广东应届生面临的备考形势将更为严峻。此阶段,亲朋好友的过分关心等都容易造成考生、甚至家长过度紧张。父母与孩子正确认识高考,调节好心理状态,将相互产生积极影响。
心理专家:要找对孩子的沟通“频道”
萍萍是2011年高考生,原就读于广东省某重点中学,按平时成绩,考上一本绰绰有余。考前连续几个月,萍萍天天做模拟练习题,每天复习到凌晨4点。萍萍妈更是小心陪着孩子,不敢开电脑,不敢大声讲话,按孩子的心意换花样煮吃的,到处张罗课外补习班……看到妈妈如此用心,萍萍倍感压力,导致考试紧张,发挥失常,最后跌入三本院校,全家伤心不已。
事实上,高考失手常有发生,有的考生有“一考定终生”心理,又不懂倾诉和寻求帮助,导致压抑;有的考生因父母太紧张,患得患失;有的更因眼见原来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突然进步,倍感压力,复习变得无章法。
临近高考,不少考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情绪,NLP国际心理辅导执行师、亲子沟通专家、著名心理专家詹晶明先生认为,不同类型的孩子有不同的沟通“频道”,在备考阶段,父母要懂得用“对”的频道与孩子沟通。
他举例,平常备受“保姆式照顾”的孩子,若在备考阶段,依然备受父母加倍的关爱,这样就无形中带给孩子造成更多的压力,“保姆”的举动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或“责任倦怠”,可能促使他们选择远离“压力源”(主要指父母)。对这类孩子,父母只需恢复平日的轻松与亲切的交流即可。
对好胜心重,平常听惯父母教诲,听惯要超越哪个“标杆人物”的孩子,在备考阶段,反而会比平日更频繁地跟父母聊天,父母不要因此觉得奇怪,这是因为他们重视父母的期望,想通过聊天来“试探”父母的期望,所以父母在此时最好多陪孩子聊天,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平日很听话、孝顺、学习刻苦的孩子,他们平日已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高考更倍加重视,通常不会向父母或者朋友倾诉。家长要多抽时间陪孩子,多微笑才是良方。看到父母从容不迫的工作与笑容,孩子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越是看到父母工作辛苦或忙碌,他们就越容易感到不安和自责。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明白,“人年轻就有很多机会,不要把高考看作是振兴家族,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食疗、音乐、香薰等方式,来帮助化解考生的焦虑感。
高三老师:考前一月定复习攻略
最后30天左右的时间里,学生在高考备考中容易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正确处理好“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课本与复习资料、练习数量与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做题的质量?成绩拔尖的的学生,通常总想做得更好,老怀疑自己是否做对题,反而造成考试紧张,发挥不了应有水平;成绩一般的考生,觉得自己越复习越差,模拟考试好像进步不大,在临门一脚却信心大减;复读生心理压力也不小,临近考试心情浮躁,忧虑重蹈覆辙……如何调整好心态?在冲刺阶段应怎样合理安排学习、休息、运动、娱乐及睡眠的时间?怎样提高各科的复习效率?
曾多次获得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个人奖,广州市铁一中学教研处主任黄连生老师将进行《踢好临门一脚,提高复习效果》的分享,讲座举办当日,黄老师也会在现场与大家详尽分享不同类型的高考考生如何做好高考前的复习安排。(杨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