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高中文言百段阅读训练之1—10段的原文+译文
- 资源简介:
约6710字。
高中文言百段阅读训练之1-10段的原文+译文
重点实虚词加点、特殊句式下划线
1、盲苦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参考译文:
有个盲人,路过干涸的小河,不幸从桥上失足坠落。他两手攀着桥栏干,战战兢兢地紧握不放,自己料想:如果一松手,就必定掉进深渊。过桥的人告诉他说:“不要害怕,放开手只管往下滑,下面是坚实的地面。”这个瞎子不相信,还是紧紧地抱着栏杆大哭大叫,时间久了,精疲力尽,便失手掉到地下,却安然无恙,于是讥笑自己说:“咳!早知道下面是坚实的平地,何必如此自讨苦吃呢!”其实大道(真理)往往很平实,而那些在黑暗中守着迷茫,固执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应该省悟了啊!
这则寓言它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已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
2、贵天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参考译文:
齐桓公问管仲:“君王要重视(贵:重视,崇尚)什么?”(管仲回答)说:“要看重天。”桓公仰望着(天)。管仲说:“所说的天,不是指苍苍茫茫的天空。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百姓非议(政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 《诗经》说:有的人们不良善,徒然相怨在一方。如果百姓埋怨他的官员,最后国家却不灭亡的情况,从来就没有过。
3、陈述古祠钟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 “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 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梦溪笔谈-权智》
参考译文:
枢密院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人丢失了东西,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盗贼。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辩认盗贼,特别灵验。”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 ,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祭祀完毕后,用帐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贼。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4、方子振学弈
人多言:"方子振小时嗜弈,尝于月下见一老人,谓方曰:‘孺子喜弈乎?诚喜,明当俟我唐昌观中。'明日方往,则老人已在。老人怒曰:‘曾谓与长者期,而迟迟若此乎?当于诘朝更期于此。'方念之曰:‘圯上老人意也。'方明日五鼓而往,观门未启,斜月犹在。老入俄翩然曳杖而来,曰:‘孺子可与言弈矣。'因布局于地,与对四十八变,每变不过十余着耳。由是海内遂无敌者。"余过清源,因觅方问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龄,便喜对弈。时已从塾师受书,每于常课,必先了竟,且语师曰:‘今皆弟子余力,请以事弈。'塾师初亦惩挞禁之,后不复能禁。日于书案下置局布算。年至十三,天国下遂无敌手。"此盖专艺入神,管夷吾所谓:"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