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阅读教案及反思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实用类文本和其答题方法。
2 培养学生把阅读转化成作文素材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设想:
1阅读题要让学生养成回归文本的习惯,不能单凭个人阅读一遍文本的印象答题。
2 抓住文本中“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绛最喜欢的名言)这句话和含忍与自由二者关系拓展。
3情感目标:人要有所追求。
教学过程:
1首先是人物传记作者在成文的过程有一特点,就是记叙性的语言和评论性的语言,那么评论性的语言往往是课后题的答案。
2本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回到原文,特别是《堂吉诃德》一题,文中记叙了杨绛翻译的艰辛过程和追求完美和一直的努力,只有回到原文,答题才能找到出路,才能有的放矢。
3关于“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阐释的是平凡与高贵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放了一个视频,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刘伟,让学生感觉到你可以平凡,但不可以不高贵。(附情景语)
也许你没有富足的家庭,没有显赫的父母;也许你长相平凡甚至丑陋;也许你衣着简朴甚至寒酸。千万不要因此而自卑自弃,因为你可以有思想有追求,有丰富的灵魂生活,你是高贵的。所以,请昂起你高贵的头颅,向着那个纯正的目标,不懈追求!
4关于“含忍与自由”,举出关于忍的例子,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篇优秀作文,第一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的例子,第二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优秀作文是怎么样修炼成的,再细致一些就是让学生深切的学到作文的结构方法和作者如何加工人物的方法(附作文《由“忍”说开去》)
由“忍”说开去
有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在他们眼中,“忍”是一种智慧;也有人说,“忍”等同于懦弱。在他们眼中,“忍”是一种愚钝。事件本没有所谓的是与非,暂且由“忍”说开去,就可以看出人性的真善与丑陋。(提出论点)
“忍”是一种哲学(标题一)
可曾记得“负荆请罪”的故事?故事中的廉颇,无疑是个不懂得忍让之人。对只懂文墨却不会扛大刀的蔺相如不以礼相待。而蔺相如面对挑衅,并没有与其唇枪舌剑,他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在他眼中,此时忍让对手些许,反而会换来廉颇的体贴与谅解。他做到了,“忍”让他换来的臣子之间的和睦,更换来了他谦让不相争的美名
(总结) 蔺相如懂得“忍”是一种哲学的道理。不急于争取,让时间成为调和矛盾的良药,正是他心中的哲学真谛。如此看来,“忍”不仅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更能够使我们修养身心,练就非凡的有所包容的气度。
“忍”是一种精神需要(标题二)
当“柜员机事件”还在闹得沸沸扬扬之时,我们有必要去探讨人性的欲望与丑陋。当ATM机吐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财富时,你是否能忍得住贪念,缩回你的罪恶之手呢?但当这一问题摆在许霆面前时,他迟疑了,他心动了。当梦想着的发财梦有一天展现出真正的光芒时,他终于“忍”不住了,而将罪恶的双手伸向无情的铁铐之中。
(总结)许霆无疑是不懂得“忍”是一种需要的人。急于获得财富,急于求成,正是时刻敲打他的欲望之心的鞭子。“忍”没有给他聪慧的大脑以应有的取财之道,而“不忍”让他触犯法律。现在我们所能听到的,只能是他那无力的辩解罢了。
由“忍”说开去,我们会发现,懂得“忍”的人,失去了一时的地位与权威,却获得了一世美名;而不懂得“忍”的人,捞取了一时的金钱与财富,却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自由,留下的,也只有悔恨与怅惘。面对如此的人生抉择,你将会选择站在天平的那一头呢?
醒醒吧,朋友!睁大你的眼睛,看清这个世界。当不再被权利迷惑,不再被利益熏心时,我们需要这样一份“忍”,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精神需要。(鼓舞性号召性的结尾)
5学生反思收获。
本节课的设置主要考虑到了两点:第一,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语文知识面窄,所以作文可以说是无话可说,不知道该如何去说,脑子里没有素材,所以只能在教学中利用阅读,特别是实用类文本之人物传记这一点,让学生一点一滴的去积累。
第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刘伟的设置,第一是体味平凡与高贵,第二就是现在经济发展了,即使农村的小孩经济相对来说有了提高,所以他们没有追求,针对这一点设置,人应该有所追求,即使你追求虚无。
本节课,我个人觉得教学目标充分的考虑到了学生,同时教学内容我觉得也是就地取材,利用材料很充分,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