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征文:“非常教师”的智慧
作者:双语学校教研室 吴国欣 时间:2012/5/23 10:50:30 来源:王春霞原创 人气:557
非专业教师走上专业课程讲台的张爱琳
教语文、做班主任十几年的张爱琳老师,从2010年初开始又钻研起了儿童心理学,自学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对同事的不理解,她说,“正是因为咱学校还没有这样的专职教师,俺才要多学点这样的知识呀。”去年11月,张老师参加了省里组织的一次培训活动。会议第二天上午是专家讲座,主持人刚宣布中场休息,张老师便跑向讲台,向主讲的全国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一连提出了好几个问题。看着自己主编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上做的工工整整的札记,又听说张老师非专业的心理教师,皮教授感动了,耐心地解答,还和张老师合了影,以至于下半场的讲座推迟了十几分钟。
张爱琳老师多次为各学部举行了心理健康示范课,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她的课成了班主任们纷纷效仿的典型课例。现在,张老师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坚持给孩子写便笺,已写了5、6万字。因为这些便笺,她和孩子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她还坚持给家长每两个周写一封信,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讨论孩子的成长,引领家长做一名懂教育、懂孩子的家长。
让孩子大量背诗读书的姜雪洁
姜雪洁老师可算是教小学低年级的专家了,今年教的还是一年级语文。孩子们一年级入学后,姜老师用半个学期结束了课本教学,剩下的时间几乎每天都会带着他们读童谣、儿歌。她认为,在童年的浪漫期,这是属于这个年龄的最佳营养。
待到孩子们到了第二学期,她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经典诗词的世界里。孩子们就在这小小的教室里,背《三字经》、《千字文》和经典篇目,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两年下来,她教过的孩子个个“诗人味道”特浓,背个经典、做了小诗都不在话下。除了背诗,姜老师引导孩子大量读书,两年的时间,孩子们在课堂上共读了50多本书,学生的平均阅读量达到了400册(大部分是图画书)。到二年级下学期,每个学生完成了200万字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孩子。
刚开始的时间,有的家长背地里找校长说,不按部就班地学课本,这不是胡闹吗?可时间长了,家长也支持了,“孩子爱上语文课,考试成绩挺好,我们举双手支持姜老师!”
李秀丽和她的“课堂超市”
初次听初中部数学教师李秀丽的课,老师们都有点吃惊,课竟然还可以这样上?这是一节李老师所谓的“展示课”,走进教室像来到了超市般“热闹”,“争抢”展示版面,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一点儿也不显得拘谨,真切而落落大方。李老师在走到台下,时不时地给点上几句。作为学校教研工作负责人,我自然得为科研质量负起责任。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间,展示也结束了。我拿起课本,随机从课后练习中点了三道题目,教室里马上静下来。令老师们惊讶的是,三道检测题中全班49人有45人全部正确。
作为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李老师有时将初四年级的教材内容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大张旗鼓地上起了初四的课程,李老师说这叫“教材整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李老师在班级内全面推行了“小组捆绑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自学能力大幅提升。初三上下学期就结束了整个学年的教材学习,还学习了部分初四的知识。到了期末考试时,平均分比第二名还高出了10分。
今天,我所介绍的三位“非常老师”现在都有了一堆的荣誉称号,他们都仍对教学情有独钟:做一名好老师,让最美好的教育、最卓越的教育,在他们的教学园地里成为可能!当我们聆听他们的非常思想和非常之举的时候,我期待着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能从中读出共鸣、读出自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