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情感

作者:孙源|  时间:2005/5/4 21:44:1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70

  历史的风淡淡地飘荡在浑浊的城市上空,渐渐地远去。
  大街小巷的男男女女们如梭般辛苦劳碌着,不倦地生存着。
  这里,没有悠闲,没有淡雅,没有宁静;这里,只有世俗,只有喧嚣,只有忙碌。
  特别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是为了躲避秦时战汉时乱,仅仅是为了追寻一份属于自己的闲适.
  一间草堂,一壶浊酒,一张古筝,一条小涧,一行远山,山水画般的景点缀着山水化的生活。
  这里,没有世俗,没有喧嚣,没有忙碌,这里,只有悠闲,只有淡雅,只有宁静;还有——词。
  我不得不佩服我们先人的伟力,竟能创造出如此乐化的文化。假若空有宁静而无诗文,那么生活太过单调,假若空有诗文而无音乐,那么生活太显单一。而词,完美地结合着文学和音乐,跚跚地跨入了历史的舞台。
  感谢偷安一方的宋王朝,重文轻武的时代造就了一大批的政客文人,荒淫腐败的皇朝滋生了诗情画意的弥滥。时战时和时降的岁月里练就了词风各异的文人。
  因此,有了儿女情长的柳三变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了忧愁悲苦的易安居士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了慷慨豪放的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了平生失意的稼轩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在这些人,这些词中,流淌着宋王朝的兴衰荣辱,流淌着词人们的悲欢离合,流淌着生命的喜怒哀乐。每首词都是一首歌,一首用心谱写的歌,我们既能听到吴越歌女婀娜的软语,也能听到关外壮士激昂的强音;每首词都是一杯茶,一杯可以加不同作料的茶,造就着色味各异的清香,迎合着词人各异的品味。
  推开历史的窗口,透着点点繁星我们依稀可辩的是词人的影子。是苏东坡的横槊江头,髯发微霜;是柳三变的红墙院内,游戏人生;是稼轩的放眼江水,愁肠满腹,是易安居士的独倚栏边,闲愁许许,是岳飞的怒发冲冠,仰天长叹……
  俱往矣,当这些词人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命将词推到历史顶峰之时,物极必反的千古真理随即应验,词文化的衰败象东去的滔滔江水一样再也难以挽回。无限情感凝聚在区区数句词中,如此精妙绝伦的文学后人再也无法可及。后人在瞻仰着这神奇的词文化同时又无奈地抛弃着词文化。
  词是生命,是生命就有衰竭的一天,词也难于幸免,所以,词消亡了。今世的词已失去了词的形,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里没有人能用自己的生命去锻造词,因此也就失去了作词必备的底蕴。如果说古代的是词,那么我们身边活着的所谓词仅仅是在凑字。今世的词更失去了词的魂,我们再也不能把现在的词和大家芸芸的那个年代相提并论,那已经不是真正的词,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沃土。他消亡了。
  词永远蒸发在了历史的道路上,化作点点尘泥,潺潺流水。容纳着词人情感的词自己也成为了情感,记载着历史的词自己也成为了历史。
  余晖尽散,蓦然回首,已是千年后。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0 于03-19 22:31发表评论: 第1楼
  • 想要原滋原味的词就得回到古代那时候的生活中去 物质永远是引导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