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语文高考考试说明
作者:不详 时间:2013/5/2 23:24:0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60
⑨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
⑩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 稀可辨当年气魄。
(摘自2006年6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注]①朱启钤(1872~1962),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叙述了朱启钤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文章提到了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
C.文章写朱启钤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
D.朱启钤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建和创办。
E.朱启钤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
14.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15.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从荧 ① (pi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馆,从舞台到广场……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 ② ,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别。因此③, 如何坚持文化的普惠性 ④ ? 是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⑤,还需冷静思考的⑥ 。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
第 处(只填序号),改为 。
17.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3分)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 ,但我们能够选择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荚”、“道德”的“德”、 “法理”的“法”、 “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合有褒贬意义。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
(1)来即我谋
(2)积土成山
(3)飞鸟相与还
(4)彩彻区明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惊涛拍岸
2. A
3. D
4. B
5.(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
6.(1)①喜爱幽静,如诗中写道“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如“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如“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如“安得”。
(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7. C E
8.(1)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不听劝谏,滥杀重臣。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人城,孙皓自缚降晋。
(2)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埃及女人趁她外出时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隐修女发现女儿不见了,四处寻找,悲痛欲绝,头发都白了。
9.(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 别人的尊重。
10. C
11.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12.①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②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