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语文高考考试说明
作者:不详 时间:2013/5/2 23:24:0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660
13. A C
14.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15.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
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③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
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乙)
13. D E
14.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
所选事例及分析:
③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
⑤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人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
⑥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
15.①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②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的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两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
四、
16.
(1)屏
(2)然而(但是)
(3)④,(逗号)
17.示例:要不要灾难 面对灾难的态度
18.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①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的祝福;②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③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示例二: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通过国名甜泽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和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五、
19.(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