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燕归来

作者:张飞 博客:仰望语文的星空  时间:2013/6/7 11:05: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79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2013年高考语文一结束,安徽省教育厅新浪微博第一时间发布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题,命题的形式类似于2011年上海卷(“忘记与铭记”的铭文材料)和2012年福建卷(冯骥才的一句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命题的形式很熟悉、很简洁,题目的思辨性很强,但审题难度不大。萧伯纳的话富于哲理性,有一定的思维强度,但指向性也很强,能激发考生言说的欲望——前面的一句话,涉及对已然事物的态度,即由果溯因;后面一句话是对未然事物的态度,要大胆推测与设想。作文立意的角度至少可以有如下三个方面:
  1、面对已然事物,我们应该由果溯因,由现象探索原因,由已知到未知,从而懂得生活中的道理。如牛顿被苹果砸出万有引力。
  2、面对未知的事物,要驰骋想象,敢于大胆假设,这是创新的动力之源。如奥巴马的当选让马丁路德金的部分梦想变成现实。
  3、科学研究的两个方向:既要脚踏实地,研究现实问题;又要仰望星空,驰骋想象,探索未知。
  一般来说,如果材料涉及两层意思或多层意思,材料的重点倾向于后者。萧伯纳的原话中有一个“却”,这也表明了语段的重心所在。所以第二、三两个角度是最贴近材料的核心内涵的。当然从第一个角度来立意也可以,毕竟没有“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总的来说,今年安徽省的作文题的立意可以涉及如下几个话题:探索、创新、梦想。而这些话题一般来说,考前都会进行过训练,考生也都应该有话可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