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下水作文

作者:佚名  时间:2015/6/8 9:05:0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12
  “父亲其实也不知道我的将来会如何,只是一再跟我说,胸中有才了,才会不错过机遇,才能成就大事。” 1989年,南京大学破格聘请许结为教师。儿子能接过父亲的教鞭,最高兴的,是父亲。 “父亲弥留时,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我要上课了’。”父亲对于许结不只是父亲,还是人生的导师与学问的领路人。中国“诗书传家”的传统在这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里,得到具体形象的体现。温馨的回忆却夹杂着尖利的社会背景,让人慨叹中国知识分子实在是全世界最完美的知识分子。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以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
  “学院派”眼中的“智慧”
  “智慧”是玻璃的“脆”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 陈真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心理或心灵的属性。它不同于其他的一些直接可观察的属性,如红、方、园、香等。它类似于玻璃的“脆”那样的属性,正常情况下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可以表现出来。
  如用锤子一砸,玻璃就会破碎,这样,“脆”的属性就表现出来了。这并不是说锤子没有砸以前,玻璃的“脆”的属性就不存在。在没有砸之前,玻璃“脆”的属性就已经在那里了。一个人的“智慧”也是一样,平时看不见,但在一定的条件或环境下就会表现出来。
  比如,古力下围棋的智慧就远超过常人。这种智慧平常看不见,但一到比赛,这种能力就表现出来。这并不是说他没下棋时就没有这种智慧。在没有下棋的时候他的这种智慧就已经在那里了,下棋只是提供了表现这种“智慧”属性的机会罢了。
  类似“脆”和“智慧”这样的属性还有诚实、善良、勇敢等。智慧作为一种能力不等同于知识。这里所讲的“知识”是指命题知识。如“我知道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就是一个命题知识。命题知识涉及到对事物的判断,而智慧指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指对事物的判断。判断可以有真假,而能力只可以具有或不具有(虽然对一个主体是否有能力的判断可以有真假)。能力不同于命题知识。如,一个人可以有保持自行车平衡不倒,连续运动的能力,但他未必了解保持平衡的物理学的命题知识。一个人可以把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但他未必知道怎样运用。
  尽管智慧需要一定的知识才能得以运用,甚至智慧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其先决条件,但它和命题知识不是一回事。西方哲学家既爱智慧,也爱知识。但比较而言,他们似乎更注重智慧,而非知识。
  按照“智慧”的希腊文的原义和在古希腊的用法,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往往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不受人们普遍接受的看法的约束,敢于挑战权威和一般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意见和看法。第二,善于摆事实、讲道理。第三,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老师的哲学智慧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二 魏禹
  研究生入学伊始,新生入学见面大会上,朱梅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在南师,有些课可以上,有些课可以不上,但是有一位老师的课即使是翘课也值得去听。”言毕,朱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两个字:陈真。陈真?还霍元甲呢。作为已经上了四年本科的新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也是新生见面大会的唯一会议记录。
  晚上回到宿舍,闲来无事之时,我打开教务系统,搜索到了陈老师的课程。当时记得名字好像是西方哲学智慧,一并记下了上课时间。讲台上,大名鼎鼎的陈真老师果真像传说中的那样是聪明绝顶的代表,由于大脑运转太快,熵一直处于增加状态,“绝顶”也就是顺利成章了,这是我私自忖度。当时讲到自由意志,陈老师已经在讲台上“手舞足蹈”起来了,与特有的湖北普通话相结合,可以说是引人入胜,余音绕梁。关于究竟有没有自由意志的问题,陈老师举例说:“我在家里,邵老师说:‘陈真,洗碗!’这个时候我有没有不洗碗的自由意志?如果没有,那么有没有推迟三分钟再洗的自由意志?”这个时候在座的同学都乐得不行,哲学原来也可以如此好玩,我深感翘课来听陈老师的西方哲学智慧课程很值得。
  哲学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科,陈老师的哲学专业学生说,哲学家只说自己爱智慧,追求智慧,不敢说自己有智慧。但是作为哲学的门外汉,我很佩服陈老师的智慧。在我看来,陈老师的智慧在于,把深奥难懂的哲学道理融入到生活点滴中,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了哲学的魅力和哲学智慧的重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