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5高等教育十大关键词

作者:不详  时间:2015/12/29 9:55:54  来源:中国教育报转载  人气:641
  就上述问题,教育部财务司曾专门组织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赴英学习内控制度。英国大学的内控制度不仅仅事关经济活动,还是涵盖大学运营的所有方面。英国大学虽然绝大部分是国立的,但这些国立大学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其治理模式是政府宏观引导、高校自主运行。我们的一些大学在内部治理上表现了充分的“不自信”,主动将自己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关键词之五:互联网+
  【相关阅读】
  《农村调查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3月9日
  《“互联网+”时代大学如何坚持质量导向》6月8日
  《“互联网+”激活校园创新创业细胞》10月12日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倡“互联网+”概念,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十月,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吉林大学举行。该项全新赛事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标志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进一步融合与连接。对于创新源头的高校而言,如何融合、怎样连接,以激活校园每一个创新创业细胞呢?为此,高教周刊特约10所高校校长就“互联网+”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毋庸置疑,“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慕课为代表的教育细分领域愈发清晰,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一定会倒逼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改革。高校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加速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校内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国内一大批以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客空间为代表的新型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打造众创空间,如何发力与借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的“本科生研究工作机会计划”和“独立活动计划”强调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创新教育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我们也应该在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学校打造的具有国际化与研究前沿水平的实验室平台,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科研工作机会,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以教师科研背景为支撑,以创新创业竞赛为引领,采用创新和创业相结合、孵化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打造科研型众创空间。
  关键词之六:创新创业教育
  【相关阅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如何发力》5月11日
  《一场整理梦想的“聚青春”》7月13日
  《“众创空间”里的精彩创业》8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下,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要致力于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更多支持原创型企业及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
  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宏大时代背景下,高校、政府、企业和大学生自身应如何作为?在黄淮学院举办的“创新创业·大家谈”国际论坛上,来自各行业代表围绕“双创”教育,进行了深入对话。海内外专家讨论认为,除了学校要创建良好的制度和平台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外,政府和企业也需承担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责,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扶持、助推等行业支撑。当然,作为高校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清晰的认识和精心的准备。
  在国家战略层次的推动下,大众创业的脚步从未像今天这样急促,万众创新的号角从未像今天这样嘹亮。2015年,不少高校积极试水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力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坐标。江南大学立足地方特色,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创客空间”;紧抓痛点,拓展服务保障;主动融入市场,优化孵化环境。实践证明,“双创”育人效果显著。
  不可否认,当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很低,高校创业教育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校地、校企多级联动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但创新创业的方向不同,目的地终归是一致的。其实,创新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如果没有走错路,哪里会发现新的路?
  关键词之七:自主招生
  【相关阅读】
  《高校自主招生回归选拔有特长学生的本源》3月9日
  《一颗棒棒糖上粘着多少智慧和美妙》3月16日
  《自主招生不能在局部上迷失》4月6日
  今年,备受关注的“华约”“北约”“卓越”等高考联盟彻底解散,淡出历史舞台。而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2015年自主招生方案公布,自主招生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2015年全国共有90所试点高校,其中77所面向全国招生,北京工业大学等13所高校只面向本省(市)招生。
  通过梳理发现,今年的自主招生和往年相比,突出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四是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据调查,经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学业、科研、创新等方面能力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定位不明确,热衷于“掐尖”“抢生源”;部分高校以联盟形式在高考前组织大规模文化考试,被社会称为“小高考”,影响了中学正常教学秩序;个别高校招生程序不够完善,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我国高校与国外一流大学的招生水平相比,差距甚大。例如,哈佛大学的招生办主任威廉姆一干就是40年,全职从事人才评价与选拔,为哈佛招收符合各学科特色的优秀学生,而不是简单招收分数最高的尖子考生。客观而言,我国高校在这方面的研究严重滞后,部分高校仍以笔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而这正是社会质疑自主招生抢生源、高分掐尖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应试教育难以根治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之八:教学改革
  【相关阅读】
  《中医药教学改革亟待“扶正祛邪”》1月12日
  《慕课来袭,还蹭课吗》5月11日
  《课程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6月2日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尤其是本科教学改革,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所在,正所谓“一流大学抓本科”。
  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药点燃了全球对中医学的探究热情。“系统改革中医药教学的时机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初对外公布本科教学改革方案。该校在中医实验班5年制本科人才培养经验基础上,将在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全面推行“院校+师承”模式,从本科新生入学就为学生配备导师。
  一方面是传统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伴随着教育开放的脚步,慕课汹汹来袭,大规模在线课堂是否会取代传统的大学课堂?蹭课现象还会存在吗?为此,高教周刊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临沂大学及福州大学五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蹭课”问卷调查,面向师生随机发放问卷7201份。调查结果显示,蹭课折射出值得反思的教育管理之问。 
  大学生蹭课现象凸显的是校方单方面提供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需求。以某大学为例,目前学校开出207门课程供选修,覆盖了校内所有专业,但热门专业课程依然供不应求。例如某教师的西班牙语选修课只有30个名额,但选课人数达到难以容纳的2000人。此种困局如何破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