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能否走出金玉其外的虚幻?

作者:佚名  时间:2017/2/5 23:09:0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85
  内置的操作系统对于任课老师授课时间进行记录(记录不因恢复操作系统出厂设置中断)。教师的授课时数通过各校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核算,置入个人使用的电教设备,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在国家数据中心注册的班级多媒体将教学活动数据上传到国家数据中心,记录每位老师的授课工作量,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数据中心对于教师的电教设备使用进行网络跟踪,并使任课班级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与移动电教设备(平板电脑或手机、笔记本电脑)进行技术捆绑,如果按校方上传课表每学期与班级多媒体对接时间误差超过百分之二十,即视为不正常,系统会自动反馈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查证。需要该班三分之一的学生与家长用实名制手机向省级国家数据中心提供原因证明,并由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证明”真实性验证确认。
  中国大陆的教育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是教育观念上的大一统,另一方面是教育管理上的纷杂性。这可能与中国大陆的教育经费多头来源有关系。教育经费的多头来源混乱,导致教育经费使用失衡。虽然中央经常检查教育经费均衡使用,但由于公办校缺乏国家硬件配置标准,教育经费再拮据,致使教育资源无法满足社会中产阶层以上群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这是各地各类重点校应运而生的客观社会条件。择校问题表面上看是管理问题,实际上从某种角度看是社会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巨大反差导致的。一种公共资源的平均水平越低,越容易出现资源使用的严重失衡。这是择校与教育乱收费等现象的深刻客观社会根源。
  近些年,中国大陆的教育投入有显著提升。可是使用效率却非常低,体制浪费巨大。这个矛盾,在现行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或可利用网络技术予以解决。
  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已经发现严格划一性严重不适合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教学大纲已经变成程度标准,教材也由过去的统一版本,过度到统编教材与数个地方版本共存使用的态势。可见,教育观念的高度统一与教育管理的纷杂反差已经具备了调整的条件。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过程,但解决基础教育管理纷杂的矛盾却具备了解决的条件,那就将教育管理纳入网络。
  要解决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国家有必要制定公办中小学的硬件配置标准(具体到校园面积,教学设施等),全面提高公办中小学的硬件配置水准。并将硬件是否达标,作为地方行政考核的一票否决条件。教育经费采取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但地方教育投入必须一律经过国家教育财政中心全额(作为公益行为不能收取地方教育投入的转账费用)落实给具体学校。这种投入的多少,可以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重要条件。
  建立国家教育数据中心,实行阳光教育。注册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之与国家数据中心联网,记录教学多媒体使用情况与教师的授课时数,是教育网络化的必要程序。可以象全国警察的警号一样,将全国所有老师统一编制职业号码,为老师们配备个人专用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且与教师的职业号码捆绑,作为收集教师教学活动量的途径。这些设备完全采取技术手段(见前文),确保其作为教师教学与个人继续学习的专用设备。哪些个人专用教学“设备”没有按校方上传的课表与班级多媒体对接并实施具体教学,将会出现网络技术警报,交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区级公办校要由市级审查,市级公办校要由省级审查)审查。事故率作为评估该地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设置教育资源非法占用电子举报中心,违规占用电子教学设备,实行法人免职处罚,并终生不得再从事任何教育管理工作。
  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将教育活动完全纳入网络国家数据中心的网络监控,不但可以公平评价每一位教师劳动成果,还可以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受到学生、家长或社会质疑时通过教学活动的记录,对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
  国家数据中心,可以设置网络评卷系统,将全国中小学相同学科的教师按教材使用类别进行网络注册,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都要实行电子录入(同时上传参考答案),进行网络系统评卷。评卷方式实行全国相同教材类别相同学科的教师随机抽取,可以根据当今学生的严格全国注册(现在每一位中小学生入学后都会有一个编码伴随其整个接受教育的过程,这个编码是要上传到中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数量,为全国所有各科教师配置每学期两次的批卷最低工作量,批卷的质量与数量作为教师个人业务考核硬性标准,没有完成最低批卷工作量的学期数量,不能晋升业务职称。但每学期要有个批卷时间范围,范围内每位教师的批卷数量只限定在额定范围。超出批卷时间范围后,剩余的未批的试卷进行重新再抽取,避免因为有些老师积极工作,导致部分教师无卷可批,完不成工作量。如若批卷时间范围外,未能按教师随机抽取完成阅卷,数据中心相关部门可以按规律再分配隔省阅卷。阅卷老师,要对试卷质量做出评价,明确知识性失误。受阅卷方教师对评价做出“认同或否认、部分否认”确认。发现所阅试卷或反馈知识性失误的次数记录教师业绩电子档案,作为业务职称晋升的加分标准。
  网络时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实行资源共享,可是目前中国大陆的中小学电子网络教学设备普及率比较高,教育资源的共享率非常低,存在巨大的反差。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世上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最后要特别阐明一个实行上述设想的必要条件,就是国家必须完善教师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实行内容免责制,尤其是文科课程。确保广大教师不因授课内容分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课程标准时代,本就是没有硬性程式化教学内容,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去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除系统的“法西斯”、“宗教”等人类公认的不宜进入现代基础教育的内容外,均属于业务探讨范畴,亦不宜承担任何行政责任,依法保证教师的健康教学活动。否则,广大教师投鼠忌器,授课时严格按程序化生搬硬套,阳光教育的设备不但不会提高教育质量,反而会成为钳制思想,阉割广大师生思想功能的利器。教育能否阳光,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要“未来”就得接受阳光,否则就不仅是离诺奖遥远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