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我是范雨素》走红
作者:不详 时间:2017/5/6 8:08:5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414
梦想遭遇现实的挫折也是农村人的痛点。丰富的理想遭遇骨感的现实最为残酷。大哥哥梦想难成,搔首问天,文学家梦想被“锄头、镢头、铁锨”打碎。问题官员小哥哥式的人物现实生活中也不鲜见。就是范雨素燃起了“理想的火苗”,一夜之间“火”了,恐怕也是不易。
范雨素在北京“皮村”尚能写作,在襄阳农村可能拿笔的手白天也得用锄头、镢头、铁锨去捣如大哥一样的文学梦了。
这些问题,范雨素给不出答案,望关注《我是范雨素》的人们给出更多解决方案。
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
2017年05月05日 09:42 来源:学习时报 高伟
30多年前,一封“潘晓”的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引起了中国社会对于青年人生道路的讨论。最近一段时间,一位家政女工范雨素的网络文章《我是范雨素》再次引起人们对“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的集体反思。
网络文学高度繁荣的今天,一篇文章要征服万千网民,靠的是真情;唤醒人们反思的是真实。范雨素用个人化视角讲述了平凡中国人的生活和故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不少人感叹,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自由的灵魂和坚强的意志,是奢侈品。
网络文艺创作的生命源于朴实的生活。范雨素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惹众人泪目。没有华丽的辞藻,朴素中浸润着淡泊、淡定,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真情。正如网友们的留言,“生活本来是些散落而动人的册页。但她写出了真实的农民工的生活,文字照看着那些被漠视与忽略的人群”。
自由的灵魂最高贵。范雨素的爆屏也并不让人意外,我们从她那里读出了乡土中国的变迁、几许乡愁的感同身受。这类网络时代的文艺作品一经面世便带着一股芬芳的泥土味道,朴实、乐观、有爱、温暖的文字,有如一汪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高科技时代,人类似乎也变成了机器,容易丧失存在感,能在闲余时间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对话,思考浩瀚宇宙中人类的孤寂状态,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情怀润透心灵,让灵魂安家,这实属难得。
在范雨素的文学世界里,没有“光荣与梦想”,但是却有对今日盛世中国“新清明上河图”画卷中“小人物”的形象塑造——我们不曾留意的一群身边人,他们历经沧桑,饱经风霜,一生多磨难。他们只是不善言辞,不会将自己历经岁月和苦难砥砺的人生经历用朴实而有厚度的语言表述出来。他们或许已经被我们遗忘了,但是他们又如此可爱。
文学注定因为批判而深刻,因为真实而触及我们的心灵。任何高明的作家都无法凭空写出来比生活更具有感染力的故事。文学如此立体地展示一个小人物的人生,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网络文艺的魅力。虽然范雨素坦言,“不信文字能改变生活,已习惯靠苦力谋生”。但文学已经真正改变了她的人生,高贵的灵魂不需要多余的装饰。
这一次,范雨素的“伯乐”是她的作品——《我是范雨素》。她用纪实的手法娓娓道来育儿嫂的“家书”,以穿透纸背的力量,展示了一个小人物平视的世界:即使面对磨难,范雨素仍然坚持,“我有了一个念头,我碰到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弱者,就向他们传递爱和尊严。”作为“小人物”,依然可以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并运用满满的爱心去融化冰冷的世界。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范雨素的这种成功不可复制,也难以改变现实困境。但有一点不能不让我们动容:范雨素物质贫穷,精神富足——她内心平淡、成熟,生活中永远有诗和远方。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很大程度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人际网络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分层,影响着阶层之间的流动。但在自媒体时代,“真文学”和“强大的朋友圈”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人能否快速获得社会支持力量,并赢得成功的另一条通道。
从范雨素身上,我们既看到互联网时代网络推手和网络民众等这些新兴社会力量的强大,感慨于范雨素的“以文立身”是赢得万千网民信任的关键。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范雨素是幸运的,更多青年还需要在社会支持力量缺失的状况下砥砺前行。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全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和支持青年的奋斗成长,从精神和物质层面加大助力,鼓励他们面临逆境保持乐天派、争当行动派,以拼搏立身、以奋斗立命,即使默默无闻,也要不忘初心,坚持前进。
范雨素用文学征服了万千民众。而对无数青年而言,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心怀梦想,并为之奋斗,用精彩“作为”逐步构建职业通天塔,赢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实现人生华章和梦想,或许是回答“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的最佳注解。(作者 高伟)
《我是范雨素》折射出了什么?
孤烟直 新父母在线
我是范雨素,火了!
为什么火?原因很多,昨天罗列了三条(可参见昨天孤烟直文章《范雨素为何比人民的名义还火》),但我认为还有一条,可能更重要,范雨素的朴实和真诚。
范雨素是一个来自湖北乡下的农民,农村妇女,为了生存到城市打拼,什么都干过,但她的身上一直保持着朴实和真诚的本色。
从《我是范雨素》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朴实和真诚。我们感动,我们感慨,我们感伤,都是因为文字的朴实,情感的真诚。而这正是范雨素的本色,社会缺的正是这种本色,最宝贵的品质。
所以,《我是范雨素》一出现,就像丘比特之箭射进每个读者的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无论哪个阶层的读者,无论哪个职业的网友,看到这篇文章没有不被打动的。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渴求的还是这种最简单的朴实和真诚。
当社会充满虚假和欺骗,当身边到处都是物欲和拜金,当人间弥漫着喧嚣和浮华,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受伤的。能拯救心灵的还是《我是范雨素》的朴实和真诚,所以人人为之叫好就再正常不过了。
但媒体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去消费范雨素!不要把范雨素当作一个“商品”进行包装,请让朴实的范雨素保持本色,给她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而不是轮番“轰炸”,挖掘她个人的所有隐私,曝光她个人的所有生活。
看到媒体围追堵截“范雨素”,我知道她已经受伤了。范雨素需要的不是一次次“曝光”,不是一次次“同情”,更不是一次次“被消费”,范雨素需要的是保持她的本色,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是,认真去阅读范雨素的作品,从中汲取朴实和真诚的营养,不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迷失自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