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读、义读、情读、美读

作者:余文祥  时间:2017/5/25 22:31:4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63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因他曾做过屯田令,所以又称柳屯田。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他的词集是《乐章集》。《雨霖铃》是《乐章集》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要读好《雨霖铃》必须要达到三种境界和四个层次。那么要达到那三种境界呢?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本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作者在填这首词的时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一点。
  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北宋晏殊《蝶恋花》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读《雨霖铃》需要达到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音读;第二层次是义读;第三层次是情读;第四层次是美读。
  一、音读
  音读就是在汉语中汉字的读音。要想读好词,必须先读准生词字音。
  骤雨(zhòu)   凝噎(yē)   暮霭(ǎi)       今宵(xiāo)
  耆卿(qí)
  二、义读
  义读是指自然流畅、语意传达准确完整的朗读,是朗读的基本能力层次。朗读时要做到停顿科学,重音、拖音合理。最起码,不能把词句读破、读乱。只有该停的停,该断的断,语意才会准确完整。另外,重音、拖音的恰当处理,也是确保语意准确清晰的重要方面。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情读
  情读是指能准确恰当、较为生动地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朗读,属于朗读水平的较高层次,也是大家应该做到的。如孟子所说“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四、美读 
  美读是指在情读的基础上,运用音变、咽字、颤音等朗读技巧,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貌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朗读,属于朗读水平的最高能力层次,也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1、“今宵酒醒何处”中的“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
  2、“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3、“留恋处,兰舟催发”中的“留恋”和 “催发”一缓一急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如果能运用技巧以极力压抑的哭腔。
  5、“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清秋节”的处理,以及“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中“虚设”的处理,可使用咽字和颤音的技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