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宁:教师,是一份与人性美好同行的职业
作者:翟小宁 时间:2017/8/8 15:32:39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871
就教育而言,道法自然就是要效法自然之丰富性,追求教育生态的多样化;就是尊重自然之道、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顺天致性,使生命得以舒展。
解放学生,鼓励学生发现自我。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六个解放:
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
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
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
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
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育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学校不应该成为限制生命舒展的囚笼,而应该成为鼓励学生发现自我、体悟生命本真的舞台。
生命的本真是自由的、自主的,我们要给学生“松绑”,把自主、自由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思维的主人、自己发展的主人、自己活动的主人,自由自在地享受生命的快乐,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自我。
尊重个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蕴藏着独特的天赋、气质、价值,我们必须充分注意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需要激发和唤醒。
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和谐而又充分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04、面向未来:追求教育新格局
教育,传承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教育,应该为未来作准备:准备知识,准备智慧,准备修养,准备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
这样的教育需要我们既守住中国教育的根本,有中国情怀,又要放眼世界,创建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教育。
既要具有中国情怀。
中华文明光辉灿烂,源远流长。这与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中国教育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孔子、孟子、朱熹到梁启超、严复、蔡元培到陶行知,无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各自时代的风貌,代表了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为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是世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到今天,这些思想依然有其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继承并弘扬其精华,继往开来,综合创新,让中华教育思想绽放出新的光彩,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智慧、成就中国梦想。
还要放眼世界。
同中华文明一样,西方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杜威、苏罗姆林斯基等西方教育家的思想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重要的财富。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教育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各有所长,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借鉴、汲取西方教育的精华,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教育,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纳八面之雄风、汇百川之浩瀚、成千秋之伟业。
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培养人才。
教育理念、课程设计、能力培养都应该以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依据。
教育应该面向未来,熔铸中外教育精华,以中国文化为根基,融合现代世界文明精华,培养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又兼具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因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我们要不断密切国际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学校的经验,积极参与,加强沟通,相互借鉴,面向未来,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追求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宇宙间最宝贵最奇妙的存在,是天地之元气孕育的万物之灵长。
我们生而为人,既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让生命焕发出光彩;既可以甘于平庸,也可以不断升华,修炼出圣贤的光辉、臻于善美的境界。
选择做教师,就是在平凡中选择了崇高与伟大,选择了与人性中的光辉与美好同行。
与生命同行、让生命美好,使每一个生命自由而舒展,这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理想与追求,更应该成为中国教育的情怀与信念,上下求索、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延伸阅读
即使遇上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也不会变
文/翟小宁
在我看来,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长他要高高的飞翔有两只翅膀:第一科技;第二教育。这两只翅膀缺了那一条都不行。
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要思考:
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现代技术?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改造他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很多国家都把信息素养作为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养。
01、 教育要为人服务
不管是互联网技术还是我们面对面的这种授课,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
教育是为人存在的,学校是为人而存在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互联网也是为人、为人的发展、为人类的发展而存在的。
在这两只翅膀的互动里,我想教育最关心的应该是,我们通过科技、通过互联网传递着信息,我们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就是说教育的心灵是什么?科技的灵魂是什么?
除了为人服务,我觉得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互联网跟教育的结合,很重要的一个宗旨就是,他应该着眼于人的智慧的生长、精神的成长、心灵的升华。
02、 教育要使人变得美好
去年我在英国参观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门楣上有两尊雕塑,一尊是一个人打开一本书,旁边写着“智慧”,还有一尊雕塑是一个人拿着十字架,旁边写着“神圣”,这是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
神圣者使人脱离动物性,逐渐具有更多的人性,美好的人性,甚至有点神圣感,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使人变得更好,也是互联网、是科技作用于教育的重要使命。
03、 教育 还要 使人更有智慧
智慧是对人生的、自然的、社会的乃至宇宙根本性的理解。所以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有掌握现代科技和基于互联网生存的智慧和发展的智慧,这两个方面都应该有。
在那所学校里,校长引领我们参观的时候,走到一尊雕塑前停下脚步,给我们讲那尊雕塑的故事。
这个雕塑是一个瘦瘦的飞行员,这是他们学校的毕业生。这个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的时候,为了不伤及无辜的平民执行低空飞行,后来不得不执行到亚洲飞行,那次轰炸非常惨烈,回国以后得了严重的抑郁症。病好后立志于终身从事慈善工作,飞行表演得到的所有款项都捐给了慈善机构,成为英国著名的慈善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