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立德树人”宗旨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吴金昌点评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作文

作者:吴金昌  时间:2018/6/10 22:56: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42
 今年作文和去年相比,无论是内容主题,还是写作要求,基本保持了一致,甚至可以说去年的翻版。这在高考历史上是罕见的现象,然而又是在意料之中。新一轮高中语文改革突出强调“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宗旨,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不关注这一核心问题,语文就会迷失方向。
  今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个题目彰显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际遇和机缘”,“ 使命和挑战”,“ 同行、成长”,“ 追梦、圆梦”,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今年的作文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既能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发挥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世界的育人功能。
  今年高考作文提醒我们,教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模拟题”的应试教育,而应该回到教育的原点,“立德树人”上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高尚情操、文明举止、阳光心态、理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真正落实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
  今年作文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思想性,还有着不应忽视的思辨性,如果考生不认真阅读分析作文要求,很容易写偏题、跑题。例如,有些考生想象2035年的生活,写成《2035年的我》《2035年的城市》《2035年的中国》等幻想类文字。这是不符合要求的,显然拉低了高考作文的要求,写成了小升初作文。
  写作文,一定要认真审题。
  首先,考生要有写作对象意识。这是许多学生所忽略的,而恰恰是最重要的。如果文章是写给自己阅读的日记,你可以随意写,只要真实就行;大部分的文章都是有阅读对象的,写作时就得考虑对读者说什么,怎么说。例如写给专家教授阅读的学术论文,和写给普通读者阅读的心灵鸡汤,就应该有显著的区别。今年的作文要求“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的18岁的一代人阅读”,注意是一代人,不是某一个人,而且是2035年18岁的一代人。
  其次,考生要明确内容主题。考生是代表当下的年轻一代和未来的年轻一代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自然不能谈琐碎的内容,而应该讨论宏大的主题。题目中列举的内容,是新世纪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是一代代人奋斗的成果。我们在成长,祖国在富强,全体中华儿女一起追梦、圆梦。面对这一切,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更何况到了2035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种民族的自信、自豪,当然要用文字传递给未来的18岁一代人。然而,仅仅停留在抒情层面是不够的,我们还应有理性的思辨,例如:为什么我们能取得这些成就?年轻人如何将个人的成长、发展和祖国的发展、富强结合起来?未来18岁一代人需要继承怎样的优良传统,如何去迎接时代新的挑战?……
  再次,考生要选择好文体。“材料触发了你的联想和思考?”很显然,这篇作文可以写成抒情散文或议论文,如果写成记叙文或童话,则显然不符合要求。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