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贫穷”!这位北大新生的文章值得每一个孩子看看

作者:不详  时间:2018/7/29 10:10:34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1114

  01
  很少被一些所谓的励志故事感动,但看完王心仪同学的故事,却发现自己的眼角竟然是湿的。
  我特别吃惊,没想到现在还有孩子像几十年前的我们一样,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之中,更没想到面对生活的贫困,一个小女孩表现出来的与年龄不相符的豁达与成熟。
  王心仪是河北枣强中学的高三毕业生,在今年的高考中考了707分,已经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正如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还在工地上干活的云南考生崔庆涛一样,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寄到王心仪家时,她只身一人在异地打工。
  家境贫困的她在高考结束后,去保定一家辅导机构做辅导员。
  王心仪在被北大录取之后,她在中学时代写的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也开始在网上流传。
  其中的诸多“金句”,令人印象深刻。
  02
  “生活,才刚刚揭开她的面纱”
  这句话写的是王心仪八岁那年,姥姥被诊断出了乳腺癌,这使得幼小的她第一次直面贫穷与生活的真相。
  她以冷静地笔触写道:“可能有钱也未必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经济的窘境的确将一家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最终,“姥姥的生命像注定熄灭的蜡烛,慢慢地变弱、燃尽,直到失去最后的光亮”。
  八岁的孩子眼中的这一切,真的让人心碎。
  在“全民富二代”的今天,每一个父母都在竭力掩盖生活中的不易,把最光鲜美好的一面留给孩子。
  而王心仪的父母却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他们不得不让八岁的王心仪看到了生活最残酷的一面。
  其实,贫穷也罢,富裕也罢,每一个家庭都有每一个家庭的不易,迟早有一天,生活的面纱都会在孩子们面前揭开。
  真的希望,在看到生活的真相之后,每一个孩子都能像王心仪那么懂事。
  03
  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地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三年级后,王心仪和弟弟要去乡里上学,母亲要每天接送。
  而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王心仪坐在后座,弟弟只能坐在车子的大梁上。
  母亲体弱,路又太难走,每天他们都会上下学跑上一公里,既锻炼身体,又减轻了母亲的负担。
  一次下大雪,雪积了有一尺厚,妈妈裹着棉袄,顶着风,走到学校去接他们。
  回家的路上,她和弟弟一边玩雪,一边和妈妈说当天学的新知识,三个人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
  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呼啸的大风,厚厚的积雪,瘦弱的母亲,幼小的孩子,那是怎样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但他们母子三个,却能一路欢笑,苦中作乐。
  从中,王心仪懂得了:
  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地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有人说,真正的勇敢,是知道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王心仪无疑是一个勇者,她敢于直面生活,并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幸福与美好。
  而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条件可能比王心仪要好上十倍百倍,却天天活在抱怨当中。
  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其实有比物质的满足更宝贵的东西。
  04
  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看到这句话,笔者特别震撼,马上去网上搜索,却没有查到原句。
  看来,这句话是王心仪的创作,至少,是在化用。
  一个十几岁的花季女孩,在学校花的生活费是平常孩子的一半,每次买饭就买一些大白菜,舍不得吃点荤菜,甚至她连新衣服都买不起,只能穿亲戚们穿过的那些不合身的旧衣服。
  她从小没有玩具,没有零食,没有电子游戏,她只有在农村的田野里嬉戏,活在农村的落后与闭塞当中,但她却仍然感谢贫穷,感谢上天的恩惠与祝福。
  一句“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也许比起“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少了一些小资情调,却多了一分执着与顽强。
  一个不屈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05
  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了后者。
  王心仪说,贫穷可能动摇许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地相信,知识的力量。
  贫穷可以使人自卑,让人失去奋斗的信心和勇气,贫穷同样可以激起斗志,化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我们不可以选择自己出身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虽然王心仪的家庭是贫穷的,但她那份自信和顽强,值得每一位年轻人学习。
  她的身上并没有一件名牌,但她的脸上,永远散发着自信的光彩。
  06
  贫穷并不值得感谢,贫穷也从来不值得赞美,但无论贫穷也罢,富裕也罢,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感恩。
  每个人的家庭条件不同,但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应该一样,就是不论起点如何,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奋斗,认真、努力地活下去。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年轻是用来努力的,正如王心仪同学在学校高考前的百日誓师上说的那样:
  奋斗不怕起点低,一分一秒都是拼搏的阵地,都是可贵的机遇。只要站起比跌倒多一次,我们便没有辜负这段青春、这段韶光!
  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看一看王心仪的那篇文章,感受一下她面对贫穷时的不屈与顽强,自信与阳光。
  也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做一个精神上充实的人,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未来。
  附:王心仪的文章
  提笔时,我是有些许犹豫的。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讲起这个关于走自己、关于贫穷、以及关于希望的故事。
  我出生在河北枣强县枣强镇新村。枣强县是河北省贫困县,人均收入极低。我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读于枣强中学,小弟弟还在上幼儿园。一家人的生活仅靠着两亩贫瘠的土地和父亲打工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的世界,本就没有那么多担忧与沉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贫穷与生活的真相,是在八岁那年。那年姥姥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平静的生活如同湖面投了颗石子一般,突然被击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乱,却难以从拮据的手头挤出救命钱来。姥姥的生命像注定熄灭的蜡烛,慢慢地变弱、燃尽,直到失去最后的光亮。
  姥姥辛苦了一辈子,却未换来一日的闲暇,病床上的她依然记挂着牲畜与庄稼。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姥姥的离世,让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贫困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钱也未必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经济的窘境的确将一家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我清楚的记得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母亲无声又无助的泪水,我也开始明白:谈钱世俗吗?不,并不是的,它给予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让我们能尽全力去留住那些珍贵的人和物。而这些亦让敏感的我意识到:生活,才刚刚解开她的面纱。
  我和比我小一岁的弟弟相继踏上求学路,又给家中添了不少经济负担。母亲由于身体原因,更因为无人料理的农活及生活难以自理的外公,而无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亲一个人打工养家糊口。父亲工作不稳定,工资又少得可怜,一家人的日常花销都要靠母亲精打细算,才勉强让收支相抵。
  外公与妈妈一年的医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姥姥生病时家里又欠下了不少债,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钱。亲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会把一些旧衣服拿到我家。有些还能穿的衣服经母亲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她常说,穿衣裳不图多么好看、干净、保暖就很好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母亲现在仍穿着二十年前的校服了。我和弟弟也十分听话,从不吵着要新衣服、新鞋子。
  不过,班上免不了有几个同学嘲笑我磨坏的鞋子、老气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记得初一一个男生很过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长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袄,我哭着回家给妈妈说,她只说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纠结于俗人的评论,那不过是基于你的外表与穿着,若他无法看到你内里的自我,不睬他也罢。人生的路毕竟不是走给别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话我也记到现在。
  除了衣着,上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交通。低年级可以在村里上,但升到三年级就只能去乡里的学校。家里有一辆自行车,我坐在后座。弟弟只能坐在前面的梁上,两条腿翘起来。别人眼中似乎是“演杂技”的样子,竟让弟弟坚持了三年。
  当时到乡里的路破得不成样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来坑坑洼洼,一到雨天还会积很多水。可妈妈每次接送,从不误时。其实本可以让我们寄宿在学校,一周接送一次,但乡里学校的伙食实在很贵。妈妈又担心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却苦了体弱的自己。
  有时候免不了要让我们下车跑一会,于是每天上下学跑上一公里就成为了我和弟弟的锻炼方式。记得有一次下雪,雪积了有一尺厚,车子出不了门,妈妈裹着棉袄,顶着风,走到学校来接我们,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亲的脸上。但我和弟弟兴奋得不得了,一边玩雪,一边和妈妈说着今天学到的新知识。
  我们三个人就这样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时候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地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夺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动画片,但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捉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我的世界可能没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麦田,在大人浇地的时候偷偷玩水;我的闲暇时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后面高高的桑葚树,摘下紫红色的叶子,倚在树枝上满足地品尝。
  谢谢你,贫穷,你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我是土地的儿女,也深深地爱恋着脚下坚实与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
  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
  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母亲早早的教我开始背诗算数,以至于我一岁时就能够背下很多唐诗。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霭,照亮了我幼稚而又懵懂的心。贫穷可能动摇很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的相信知识的力量。
  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重重的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播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再破土而出?可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会出不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富”不代表心灵高贵,
  “穷”不代表精神贫瘠。
  不是所有的富贵都是幸运,
  不是所有的贫穷都那么可恨。
  有人说原生家庭的差距阻碍了寒门逆袭,
  但是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真正可怕的不是贫穷带来的苦痛,
  而是深处底层却失去突出重围的决心。
  无论家境如何,只要心怀梦想,
  顽强拼搏都可以培养出懂得感恩,
  自立自强,成绩优异的好孩子。
  家庭的贫困只是暂时
  努力拼搏出的幸福才是长久!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