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力量 时代的脊梁——记抗疫一线的“90后”“00后”年轻人

作者:不详  时间:2020/3/17 17:12:21  来源:新华网转载  人气:2006
  “撒娇、卖萌、宝宝”……类似这些词语是部分“90后”“00后”身上的标签,很多人曾经担心年轻人能否扛起未来的重担。
  就在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内外,人们看到,年轻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责任,描绘了“大写的青春”。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一名90后护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3月1日摄)。新华社发
  他们,在战“疫”里“绝不缺席”——
  彭银华、夏思思,用生命交出了属于“90后”医生的奋斗答卷。
  更多像彭银华、夏思思一样优秀的“90后”“00后”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抗疫最前线……
  一寸山河一寸血。疫情期间,新一代青年绝不做“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学生徐子扬正月初一跟随父亲踏上从老家返回武汉的征程: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10天建成一座医院,中国人、湖北人做到了。”亲身经历这一切,他感受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这个寒假,因疫情留守在家的100多万湖北高校学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线上线下,为疫情防控注入青年力量……
  他们,在战“疫”中“破茧成蝶”——
  “昨天已安全抵达,明天即将打响第一场阻击战。此刻,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入党申请书,请党组织在防控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考验我。”
  刚脱下新婚礼服,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后”护士郭亚茹在焦作市支援湖北应急医疗队驻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武汉市江汉区妇幼保健院“00后”护士郭诗敏,在进入隔离点工作30天后,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觉得自己不再是个稚嫩的孩子了。”
  长时间戴口罩、穿防护服,郭诗敏从未叫过苦。护士长郭丽君说,这个爱美的姑娘并没有因为脸上长痘而伤心言弃,选择继续战“疫”,郭诗敏的表现改变了她对“00后”的看法。
  来自黑龙江伊春的24岁男护士杨扬,支援湖北孝感已一个多月。远在2700多公里外的家乡,同为“90后”的未婚妻王珊珊也奋战在医务岗位。
  特殊时期,无论前后方,都是战场。遥遥千里相隔,这对年轻人一同坚守,书写着“90后”青年群体的“确幸与浪漫”。
  一所是“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一所是“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5万余名学生党员在线“同上一堂党课”。
  “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说,通过勉励学生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向抗疫英模学习,能够让他们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带头珍惜时光,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先锋。
  他们,正成为爱国担当的青年生力军——
  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奋勇向前,一个个感人瞬间,一段段动人故事,展现出当下中国青年的青春“蝶变”。
  国无安,何有家?疫情带来深思之后的行动参与,也是一场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在今后更长的人生大考中交出合格的答卷。”成为不少年轻人共同的心声。
  “让逆行者更安心战‘疫’”——2月15日以来,武汉大学865名大学生志愿者怀揣共同的梦想,一起为100多家医院的556个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庭提供“多对一”线上教学。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作为身在武汉的航天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部团委以“航天技术+疫情防控”的小知识形式,激发更多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雨水节气,华中农业大学发出倡议,师生用所学帮助村民防治病虫害,下田打药施肥,跃然农事一线,共同上好“田间大课”。
  中南民族大学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广大青年们在返乡结束隔离期后,主动向社区(村)报到,争做疫情防控青年生力军,收集疫情信息、绘制漫画、将信息翻译成民族文字……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
  樱为你、等新篇,晴空正好,天光未老。
  春天的武汉,盛放的樱花牵动着无数颗年轻的心;未来的武汉,将再次敞开怀抱迎接百万学子归来求索。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人们坚信,青年一代一定能成为民族复兴征途上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先锋力量,在经过疫情洗礼与淬炼后,必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一定行,中国一定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