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微课
《咏雪》教学微课
《世说新语》这本书,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义庆编纂的笔记小说(作者不是刘义庆,他只是组织别人编纂了《世说新语》。)
刘义庆本人是典型的富家公子,他的叔叔很厉害,是宋武帝刘裕,废了当时的东晋皇帝,但刘义庆是个文人,不愿参与当时混乱的政局,倒是对编书更有兴趣,于是就组织一批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乱世,了解三国历史的同学都知道,曹操的儿子曹丕得到了东汉的传国玉玺,建立了曹魏政权;之后,又被司马炎夺了政权,建立了晋朝;可惜政局并不稳定,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各种动乱的历史事件后,终于在100多年后被刘义庆的叔叔——刘裕给灭了。但之后天下变得更乱,南北各自出现了好几个王国和朝代,即“南北朝时期”,所以历史上把这整个400多年的乱世合称为魏晋南北朝,直到最后隋朝的建立才结束。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的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得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构建单元整体,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咏雪》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并不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本课是初中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和生疏感,不可败坏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初一学生的特殊性,《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提出,学习文言文,要“言”“文”兼顾,既牢牢掌握本课的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将文言“文”作为文章来体会,深入赏析。对于“言”的理解和掌握,应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大意,努力自主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文言文教学,充分发挥媒体便捷、高效等优势,以学定教,将重点知识用信息手段呈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集智能、高效为一体的目的。
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短篇文言文,并且经过《论语》十二章的学习,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把教学重难点放在了比喻句的学习与创作上。
《咏雪》让我们感受到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望着古人已去的背影,静想今人的俗世生活,你又有何感想?《咏雪》为我们推开了一扇“和美雅智”的大门,请同学们用心走进这扇门,去追求一种充满温情与诗意的生活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蕴藏着诗意,同学们要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相信必定创造更多的“诗情画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