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微课

作者:佚名  时间:2022/12/14 16:16:5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04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微课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从匚从斤。”今天的“匠”,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由“匠”字在《说文》里的意义,引申出“匠”字的时代意义——指在某一方面造诣高深的人;构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一个“匠”字的传承,暗示了由工匠的手艺到手艺精神需要长久坚守。那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人物通讯。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天折了,路要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2016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现如今,对于“工匠精神”,上上下下在呼吁,国人在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回归“工匠精神”?
  要使工匠精神回归,一定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要引起人们思想的高祖重视。比如舆论界要张张旗鼓的加以宣传,各级部门要循循善诱的加以疏导,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的加以引导,各行各业要自始至终的履行职责。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应当体现于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中。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秉承工匠精神。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我们很多人的成长之路显得崎岖坎坷,所以在自然资源日匮乏的睡袋,在互联网思维“泛滥”的年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价值,把工匠精神融入我们实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的职责。
  纵观整堂课,我没有过多强调教材的重要性,没有一味“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悟、去发现文章的美,然后学会“为我所用”,借鉴文本的语言,自己创作。
  尽管,学生的初次尝试还有不尽完美之处,但是,至少,他们在这堂课上打开了思维。看似简单的仿写,“吹皱一池春水”,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孩子们的思维瞬间被激活,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所以,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我没有被教材禁锢,他们更没有被教材束缚,有了和作者的对话,有了和同学之间思想的碰撞、交流。
  所以,教学当中,一定要学会找好支点,学会适时放手!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