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2990字。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一篇新闻评论,属于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对应的任务群主要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新闻评论,主要体现在:强烈的舆论导向性——这篇新闻评论发表于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相关的背景是党和政府对发扬工匠精神的倡导;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针对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严密的逻辑性——全文思路清晰严谨,引出话题——深入探讨“工匠精神”的意义与内涵——进行总结,逻辑有力,结构清晰;多样的论证方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运用引用、假设、对比等论证方式,整散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严格意义上讲,属于“思辨性阅读”。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
教学工具
高一的同学以前未接触过新闻评论,对新闻评论的特点——“针对性”与“导向性”没有理性的认识,至于尝试从新闻事实中去选取恰当的角度开展评论,就更感到为难了。这一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就是在这种思维挑战中得到进步。教师要整合学习资源,给他们铺好路,搭好桥,让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新闻评论是这样,让他们“学有所获”——我也能写作新闻评论。
另外,“筛选与整合信息”这一目标,高一的同学还停留在“零散信息的搬运工”的阶段,缺“整合”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多做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内涵:通过信息筛选与整合,结合课外所学,理解“工匠精神”内涵,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二、把握特点:通过思路分析与新闻价值思考,理解新闻评论“现实针对性”与“舆论导向性”;
三、读写共生:学会从“选题”与“角度”去评赏一篇评论的现实价值,尝试按照“准、深、新”的要求从人物通讯中选取恰当的角度写作新闻评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新闻评论的“现实针对性”与“舆论导向性”;
难点:学习评赏新闻评论,尝试从“事实”中选取新闻评论的角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