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作者:邗江甘泉中学 俞春霞|  时间:2005/8/28 16:20:2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558

  

  自从摆脱了“臭老九”的帽子后,教师一直被人们冠之以“春蚕”、“红烛”的美称,然“春蚕”虽勤,但作茧自缚,为他人做嫁衣裳;红烛虽美,但照亮别人,直到流尽最后一滴泪。听起来教师完全就是一个牺牲者,没有幸福可言。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是9.67小时,比其它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使教师疲惫不堪,更谈不上享受.
  既没有幸福可言,又谈不上享受,那么何谈享受教育的幸福?
  曾经无意中看到这样一首小诗,很是感动: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真是说得再形象不过了,教育者就是这样:凭着满腔的热爱,为着孩子的未来,驾着一尾破船,行驶在浩瀚的大海。“爱”是维系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继续前行的精神灵魂。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说过:教育,我的至爱。正是爱这个原动力促使一代又一代教育者为之努力,为之茹苦含辛。陶行之、魏书生、于漪等就是这样的代表。我相信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但是也有一些身在教育岗位,却始终觉得“屈才”的人,他们“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作出一副怀才不遇的面孔,怨天尤人。还有一些人把教育只是作为一种职业,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教师嘛,工作稳定,富不了,可也饿不死。所以这些人对工作谈不上兴趣,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说的不好听,一个字——“熬”。
  其实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观念决定情绪,决定状态。只要你做一天老师,你就要承受一天这样的辛苦。如果你用‘熬’的心态来面对,那你这一辈子就完了。熬一辈子是多么地痛苦。如果你从中寻找幸福,那你就找到了人生的快乐。只要我们学会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只要我们心怀坚韧的乐观,坚守艰苦的工作,坦然地面对“从鸡叫做到鬼叫”的辛劳,享受教育的幸福之路不就在你的眼前?
  教师应当把“职业”看成“事业”,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进行全身心的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投入整个的生命。课堂要有“真我”——不是出众的外表,不是照人的丰采,不是新潮的发型,不是时髦的服饰,而是如名字一般独立的个性……课堂要有“非我”--不同于日常状态,处在比平时更充实、更准确、更自信的高状态中;不是一般的自然人,而是教育文化的载体……课堂要有“无我”--作为一个向导,言语、神情、举止,全是为了传达教学目标中的知、情、意,一旦传达到位,就要遁身而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掘,自己去创造……
  而就在我们投入的同时,我们实际上也在收获。
  教师职业虽苦虽累,但它的快乐也是其他职业所无法体会的,记得有人这样说过,跟成人在一起,领悟的是对方的冷漠和虚伪,和孩子在一起,感染的是他们的热情和纯真,那种快乐的感觉,常常会包围我们整个的心灵。有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肯俯下身子,我们就会从学生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他们的真诚、友善,他们的坦然、率真。当你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们分享成长的快乐,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正一同成长,在这种成长中,你会体会到由衷的欣喜和幸福。
  现在“享受教育”早已不是新名词,它已经开始在一部分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但要享受教育,不是坐享其成。而是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用心去创造。首先,随着新课改的推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因此,教师劳动不是机械单调的辛苦重复,而是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如:备课除了独立的钻研外,不要多借鉴、学习别人的长处,多和同事交流合作。这样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而且创造性的工作过程如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其次,要享受教育的快乐,必须淡化结果,关注过程。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你可以从学生稚嫩的发言中读出灵性,可以从学生大胆的想像中听出灵性,可以从学生大胆的想象中听出创造,可以从激烈的争论中悟出执着,可以从双眼闪烁的光芒中体会到学生对你的信任。当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从模糊到清楚时,让你感觉到教育的价值;当学生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时,让你感觉到与学生同样的激动……教育过程中,这种享受随处可见,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体会。再次要能正视学生的差异,才能享受个体的美。学生的个体本来就存在差异的,每一个学生就是一首风格迥异的诗。我们大可不必煞费苦心把学生训练成符合自己要求的标准件,把一个个棱角分明的个体加工成符合要求的零件。而是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正是由于学生的差异才构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景线,每个学生都有令人欣赏的优点,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学生那是分享到不同的快乐。最后,放手活动,享受学生具备的潜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不妨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到幕后,为学生锻炼才能、展示才华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让学生到大海中尽情游吧!呛一口水不要紧,沉下去托他们一把,失去信心时陪着划行一程,相信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学会游,而且不久还会超过你的水平。看到学生们越过高山,趟过沼泽,走向成功,获得收获,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因此我要说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 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我把这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称之为“诗意”。
   教育是一片海。在这里赶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且能收获几朵浪花,几串彩贝,几行足印。
  让我们共同享受着教育的成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