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策略
作者:双流县正兴初级中学 周继刚 时间:2005/10/7 19:11:5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352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代诗歌 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表明古代诗歌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中收录有课内古代诗歌29首,课外古诗歌60首(每册十首),共计89首古代诗歌。一个中学生如果能认真学习这些古代诗歌,背诵这近百首古代诗歌,积累语言运用材料,提高语感和领悟的能力,那么他的语文修养一定能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所谓“读书千篇,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进行古代诗歌的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积累
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提醒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历史,告诉学生这种优秀的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讲一些关于诗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或诗歌产生的背景;特别是上课时,适当引用诗句,可以加深学生影响,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折服,对学生的爱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了兴趣,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教会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积累。积累方法有:诵读积累、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等。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诵读的节奏、韵律,以及诗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的积累才不会是机械的重复。
当学生能够自主地对古代诗歌进行积累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把古代诗歌的教学局限于一册书或课内,应当适当地开发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可以在八年级上册对《杜甫诗三首》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八年级下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九年级下册的《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登楼》(杜甫)都结合起来,进行简要的讲解,让学生对杜甫坎坷的一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沉郁顿挫的风格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在进行李白的《行路难》教学时,完全可以组织学生朗读一下李白的《将进酒》,领略一番李白“诗仙”的神韵。
语文活动也是诗歌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我们可以收集关于描写月亮的诗歌进行展示;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活动《古诗苑漫步》中我们就可以组织一次唱古诗的比赛;九年级上册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中,我们就可以借助诗歌来展现这些诗人的文学才华。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推进学习的进步。
二、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诗歌的顶峰,唐诗宋词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形式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在内容上,作者们以广阔的胸襟,伟大的抱负,忧国忧民的热情,结合个人的坎坷经历,或歌、或颂、或叹、或惋、或喜、或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因此,引导学生对这些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淡雅、闲适的文学气质,提高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应该在对作品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经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从而提炼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从而达到美的享受。
三、培养学生运用古代诗歌的能力
语言表达是语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性格,同时也向别人推出自己。引导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恰当的使用古代诗歌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口语训练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程度,还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自我表达的需要。
无论是描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景,还是描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色;无论是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情壮志,还是抒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愁情别绪。我都可以感受到诗歌积累对于写作巨大的帮助。诗歌在学生文章中所起到的渲染、铺垫、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如果学生都应该能够把诗歌在文章中运用自如,那么他的文学功底就已经很深厚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