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国学者的方法读一把李清照名句
作者:佚名 时间:2005/10/24 4:24:2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85
薛涌的《中国人并不一定最了解中国》写道,一位搞文学的学兄对他说:“咱们中国人看见一首唐诗,马上能给你一个解释,但是这种解释常常是大路货。好的美国学者,拿着本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最后反而能够破了流俗的成见,得出新解。”这种研究方法,在美国是1950年代“新批评”的路子。咱们的古人,自然也是一个字一个字推敲的,只是到了今天,汉语已是双音词的天下,以至这种“一个字一个字”的研读,反而要“礼失而求诸野”了。
兄弟不才,举个例子。很喜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思念亡夫赵明诚的《声声慢》,起首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名句中的名句。翻过一些“今译”、“详解”之类的书,私心以为未能曲尽其妙,于是试着“洋”读一把。
看词里所写,易安对着庭园,枯坐窗前。“寻寻”是不相信丈夫已经先她而去,抬眼四处察看。今人将“寻觅”当一单词,可能以为“觅”就是“寻”,其实,“觅”是一种几乎找不到的寻。“觅”有个异体,写法为上“不”下“见”,意为几乎见不到了:“觅觅”还带着以眼“寻”不着之后以心寻找的意味。在梦里寻找用“觅”,搜肠刮肚苦思佳句叫“觅句”。遍找不见,在这“乍暖还寒”之季、“晓来风急”之时,不由有点肌肤生寒,“冷冷”是也。接着这寒意更从身外渗入体内,心内虚虚的,心内“清清”。
由心内清清而自悲,伤悲就是“凄凄”(旧本为竖心旁,这个字给简化掉了)。伤悲过久,“惨惨”沉痛。“惨”的原义是中了毒(瘴毒之类)后感到剧痛,这里的“凄惨”,不是现在的境况很糟之意。心中之痛,开始还是想忍的,终于忍不住,脸色“戚戚”,蹙眉欲泣。为什么不干脆哭出来呢?或许因为明诚已经过世很久了,如果放声痛哭,旁人大概不能理解,但是,丈夫病殁多年之后,别人认为哀伤应该已经过去,她却仍然在“寻寻觅觅”!我们又回到了开头,重新进入这一悲苦循环。
这里有多少层次,写得何等细腻,岂止是一些男性诗评家所说的叠字之巧?这里,不但是声音的重复带动了一种循环回旋的感觉,诗意本身也是循环回旋,将身外与心中的凄风苦雨一层更重一层地叠放上来。男人大概是写不出这种韵味的。就算千古情圣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上来是“此恨何时已”,《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第一句是“泪咽却无声”,都是说妻子已经走了。男人终是理性,终没有女人那种无法相信现实而寻寻觅觅的心思。清代有位词人说,他学填词时,跟写大字描红似的,曾经和过三百多阕唐宋词,只有李清照的他不敢和,“恐为妇人所笑”。这老兄算有自知之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等文字,岂是男人能写的?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