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斑窥全豹,试谈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如皋中学 陈海霞 时间:2005/11/10 10:18:0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999
我的班级里有一位女生,她长相端庄,但因为老皱着眉头,所以,眉目间总是略显忧郁。刺猬似的短发宣告着她的与众不同。果然,一周没结束,我就尝到了她的不同寻常:排拒劳动,诋毁同学,诽谤老师,拉帮结派。其实,我以为她是只个忧郁的小女生而已。为了帮助她快乐,帮助她找寻属于她年龄的阳光,我一直在观察,希望找到突破口。我从周记中找,从她的老同学眼睛里找,从她的新同座的评价里找,经过多次印证,终于发现,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原来,初中的她,是班主任老师的“掌中宝”,天天被表扬,时时被惦记;在同学眼中,她是老师的红人,所以,同学们争相巴结她,拥护她。尤其是男同学,对她更是呵护有加,有几个男同学天天为她买早点呢,当时的她可谓呼风唤雨红极一时。此外,她的班主任是个年轻帅气小伙子,他“可爱”“宽容”(陈同学语)。她说她所在的初三,“没有早读,没有晚自习”,没有严格的校规,更没有繁重的作业,而她所在的班级,由于学生成分特殊,加上班主任的性格原因,更是天马行空。而现在的她,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对她的过激反映,我很是不解,所以,我请来了她的父母亲。
她母亲说,这孩子一直是他们眼中的乖孩子,从小到大,学习上很自觉,不要父母操半点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初中升学考试前夕,人人都对她寄予厚望,以为她一定能够考上公费。做人处世上,她母亲说,一直很懂事,很善解人意。但是,现在怎么会这样?这其中一定有原因。经过多次观察,多次跟她本人接触,我终于找到了一些理由。
原来,她并没有能够以公费考上高中,相反,相差的分数还比较多。也就是说,对她来讲,她的中考失利了。于是,她以班级第三十名的成绩进入这所当初她以为一定能傲视群雄的高中。但是她不再像从前一样独占鳌头,呼风唤雨了,在这里,她无法找到自信,无法给自己正确的定位,甚至,她没有了学习的快感和激情。过去,她曾经拥有的快乐,因为环境的改变, 心境的改变,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过去,对现在的她来讲,是多么珍贵多么不愿放弃啊。这一点,可以从这些文字中深深体味到:
一(9),一个如此熟悉而又让我感到陌生的数字,当我带着满腹的思念踏进教室才恍然,这已不是那个相处了三年之久的9班了。不敢承认眼前这满满的教室里的竟是将与我相处的同窗。我只希望走错了教室。(摘自周记)
诚然,很多人都会有恋旧怀旧的情绪,学生可能更为突出。因为,成长路上,老师和同学的相伴,给他们很多快乐,这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让人恋恋不舍。一旦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往往这种情感更为激烈。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于全班之中,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唯独她一个人,无论行动上还是语言上,都显现了与整体趋势不和谐的音符。看着她,我觉得很悲伤。所以,我又找她聊了很长时间。
我说,为什么紧皱着你漂亮的眉毛?舒展开来多好啊!不但自己开心,人家看了也舒心哪。
她说,我很开心啊,但是,我一看到别人就又不开心了。我喜欢一个人的世界。
我说,我们都很在乎你,你一皱眉头,你的同学朋友就会为你担心,我就会心疼你。
她说,这些我都管不着。
我说,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同学那样无忧无虑的学习?我很希望你一直快乐!
她说,我以前不是这样的,大家都说我单纯,直率。
说到以前,我觉得这次谈话有进步了,前几次的谈话,她都闭口不谈以前,仿佛,那里有无尽的快乐和悲伤却不愿与他人分享。
我不失时机的追问:初中的你很快乐是吗?
她说,是的。我们那个班级很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老师特别和蔼。
现在呢?我问,你还没有跟他们相处,怎么能一下子否定他们呢?
我也不知道,她说,但是我看他们就不顺眼,看到现在的老师我就想我以前的老师,我总拿现在老师的缺点跟以前老师的优点相比,我控制不住自己。我也很难受。
这是她说得最多的一次,看得出来,今天她还是比较高兴的。
可是,我却不能轻松了。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因为,等我去做的事情还很多。
但是,我还是有些悲哀,为这帮孩子。比如她,是谁让她走不出从前?是谁带给她不快乐?又是谁让教育尴尬而无奈?
答案是:老师和家长。在此,我提几点看法:
第一, 老师对学生应当爱而有度。
作为老师,用博爱之心对待学生,这是令人尊敬的行为。所以,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老师所面对的是活泼可爱,有创造力的孩子,如果,遇到一些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疼爱之心难免溢于言表。但是,处于性格、人格、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期的学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老师的过度呵护,应该说,并非幸事。因为,学校班级是一个集体,集体本来是一面镜子,学生在镜子里找寻自身的缺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如果,这一面镜子失去了它的作用,那么,此时的学生将无法正确定位,相反,他们的自我意识会随时膨胀,自我感觉会越来越好,从而到达自尊心膨胀的顶点。事实上,这时候,他们极度脆弱,像极了一根紧绷的琴弦,一旦有外来压力或者打击,他们将不堪重负,其结果不堪设想。所以,作为老师,爱护学生的同时,更应该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毕竟,学生要从小学到中学,从这个班级到那个班级去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进入社会去谋求发展,我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注意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并适当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以正确的心态面临挫折,从而战胜挫折,这个意义,要比一味的保护学生,投其所好,强很多倍。而且,对学生的长期发展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好话人人都喜欢,面对批评,是以平和的心态冷静审视还是回避现实还是恼羞成怒听不得一点意见,这,都是我们教育者可以注意培养的。针对这一点,我建议我们老师或学校可以策划专门的挫折项目,或者开一门这样的课,我相信,意义非常深远。
第二, 老师对“好学生”的衡量应当全面公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怀旧心理,更不是所有学生都难以走出曾经,回避现实,往往是从前老师眼里的所谓好学生,他们恋恋不忘过去,迟迟不愿走出过去的所谓辉煌时代,而一些曾经在原来不怎么被重视的同学,却能很快溶入新的环境和集体。后者,往往渴望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以求得学习做人处世的成功,以获取信心获得环境的认同,从而获得成就感。但是,他们的内心,往往暗潮汹涌,甚至遍布创伤,所以,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他们的适应能力一般比较强。但是,由于从前的不被认同和一直被忽视,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处世过程中,一旦再次遇挫很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彻底丧失信心。而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现行的教育中,曾经有过此类同学因绝望而结束生命的事情发生。我们教育者是不是没有办法呢?肯定不是。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既要发现优点进行表扬,同时还要指出其心理方面的或认识方面的缺点,对他们进行针对性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第三, 老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电视电影等传媒的影响,自认为成熟较早,但事实上,他们的想法做法依然是孩子的老一套,所以,他们的心理其实颇为复杂,而有些孩子由于得不到正确的指引,会走上歪路;学生压力空前增大,如果有些情绪不能够顺利宣泄,他们的精神世界将脆弱不堪,所以,作为老师,我认为,应当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教授知识才能顺心舒心,学生也才会学得高兴。
最后要提的是家长,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现在的孩子,都有感于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对父母都有很重的情感,他们可以不买老师的帐,不买学校的帐,但是,他们从心底里都对父母有着感恩之心,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父母的付出是多么巨大!但是,很多孩子只是心里感动,却不会用行动去表明自己的感动。比如,上文所举陈同学,她为父母感动的甚至流下眼泪,但是,她绝对不会在父母忙得不可开交之际,扫一下地,替他们煮一顿饭。相反,她会不断跟同学攀比穿衣,比谁的赛车漂亮,不断跟并不富裕的家庭提条件。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第一,没有让孩子养成劳动意识。因为宠爱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怕影响孩子学习,做父母的甘愿自己累点苦点,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却不知道反而害了孩子。因为他不知道,只有自己付出劳动,才能收获成功。这就是第二点。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尤其是学生受挫后对其及时进行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此外,不仅老师应该教育学生,同时,也可以发动家长积极参与积极配合,相信这样,我们学生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一定所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