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分类漫谈——从一道题谈起
作者:江西省峡江中学 刘慧文 时间:2005/12/1 12:54:1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297
按照我国经、史、子、集的传统分类法,下列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部:《论语》、《诗经》、《左传》、《孟子》、《说文解字》
B、 史部:《战国策》、《资治通鉴》、《史记》、《水经注》
C、 子部:《老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D、 集部:《楚辞》、《东坡乐府》、《孟浩然集》、《七录斋集》
(选自黄永光、罗易主编的《高中语文应试专项训练》一书,1999年三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做这道题时,学生感到很迷惘,只好随意猜测。有的选A,认为《说文解字》不是“经”;有的选B,认为《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不应是“史”;有的选C,认为《孟子》作为“四书五经”之一,不应属于“子”。从中可知,大多数学生对“经、史、子、集”分类并不清楚。
要做这道题,先得明白“经、史、子、集”的内容分类情况。
人民教育出版社旧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册吕叔湘先生《错字小议》一文中作了这样的注释:经部收儒家经典,史部收史学著作,子部收诸子百家及宗教著作,集部收文学作品。其实,吕叔湘先生的注释也有漏洞,就是:子部收诸子百家的作品,那么诸子百家的作品是否全归入子部呢?《辞海》中解释“诸子”: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具体说“诸子”包括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列子等,或其相关著作《论语》、《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列子》等。依此,《论语》、《孟子》这两部儒家经典则归入“子部”,那岂不是与吕叔湘先生“经部收儒家经典”的话相违?
人民教育出版社旧教材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六册第八课的“补充资料”则解释得更详实:经部是被儒家列为经典或注释经典的著作;史部是记述历代史实、地理疆域、官职等书;子部是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农、医学等各种科学技术著作;集部是历代作家诗文集等。依此,则《论语》(春秋时作品)只能归于“经部”,但是《孟子》,又该怎么归类呢?
其实,以上两种解释均为经、史、子、集的传统分类,因为划分标准不一,还是有不科学之处的,四者所包括的内容常常会交叉重叠,于是就出现了矛盾。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可将“经、史、子、集”的外延细化。下面便试着加以分类:
经部是以“十三经”为主和附以解释经书、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十三经”即《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解释经书的著作如《经典释文》;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如《说文解字》。
史部是记述历代史实、地理、时令、职官、政书等著作及历史评论。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刘知几的《史通》,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子部包括儒家(孔子、孟子除外)、法家、道家、兵家、名家、墨家、释家(佛经除外)、农家、医家、杂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及天文、术数、艺术、器物、茶酒、花鸟虫鱼等方面的著作。
集部主要收历代作家诗文集(包括别集、总集)及诗文评论。
由此可知,前面那道题的正确答案为C(《孟子》属于经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