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处于中等水平 2015年提供高质量教育

作者:不详  时间:2005/12/2 15:08: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气:537
  为期3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今天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发展部长、双边及多边机构领导人、非政府组织领导人经过3天的讨论达成共识:目前,南亚地区儿童入学率的提高幅度仍需翻一番,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提高幅度则需翻两番,这样才能实现到2015年为所有儿童提供完整的高质量教育的目标。
  中国的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处于中等水平 
  截至2001年,中国的全民教育发展指数(EDI)为0.930,在127个被监测国家中排在第54位,处于中等水平。 
  全民教育发展指数是衡量全民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该指数主要以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教育质量(小学5年级的续读率)和性别平等为监测基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全民教育发展指数,截至2001年,在127个被监测国家中,包括挪威在内的41个国家已基本接近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中国在内的51个国家在实现其中几个目标的进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赞比亚等35个国家距离要实现的目标还非常远。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2005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指出,政府不能只侧重于初等教育普及的数量,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才是实现全民教育的关键。报告详细分析了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后,给出如下的建议。
  ———训练有素的教师。教师对科目的精通程度、语言技巧以及教学热情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普及初等教育需要更多训练有素的教师。
  在许多国家,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过去20年来教师的薪酬每况愈下,而且往往低得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因此政府必须改善教师的薪酬和社会地位以满足对师资力量的需求。同时要改进师资培训模式,加强以学校为基础的上岗前培训和在职进修,而不应仅仅依赖传统的以专修机构为基础的从业培训。
  ———每年850~1000课时。保证授课时间对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国家还达不到所有学生每年850~1000课时的基准规定。调查表明,花在数学、语文方面的课时数对这些科目的成绩有很大影响。
  ———把语文作为核心科目。语文是掌握其他科目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也是预测学习效果的最佳指标之一。为了让学生具有最起码的认知水平,首先必须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采用适合儿童的教学法。许多通用的教学方法并不太适合儿童:它们往往过于僵化,主要依赖死记硬背的刻板教学,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许多教育研究者倡导结构教学法,即在有利于儿童的环境中把直接授课、指导实践与自学结合起来。
  ———赋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政府应赋予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以便教师带头人和校长能够对学校教学质量施加强有力的影响。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确保教育政策的延续性。由于教育政策往往延续数十载,因此要想成功地改革教育质量,政府必须发挥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同时,政府必须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对教育事业具有长远的眼光。
  发展教育需要政治上的长远眼光
  《2005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报告认为尽管许多国家在教育领域取得了进展,入学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国家在教育质量上是失败的,许多学生在小学5年级辍学或者小学毕业时仍无法掌握基本认知技能。 
  报告同时也指出,至少有11个国家在教育质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韩国、古巴、加拿大和芬兰四国的成就尤为惹人瞩目,报告希望通过分析上述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发展中国家解决教育质量问题提供借鉴。
  韩国:改革或废除入学考试
  过去的几十年,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实行人才战略,通过培养“过剩”人才,以吸引知识密集型投资推动经济发展,韩国是其中之一。
  早在1959年,韩国小学阶段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就已经达到96%。但随之而来的是,在中、高等教育方面出现激烈的入学竞争,越来越多的学生挤上了升学这条路,最终成了这项竞争的牺牲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逐步将教育的重点由扩招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在培养学生方面更注重社会和道德责任感。为缓解普通教育的压力,韩国扩大了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规模,同时改革或废除入学考试。
  通过改革,韩国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一项国际学生评估调查显示,在41个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韩国学生的科学素养排第一位,数学素养排第三位,阅读素养排第七位。
  古巴:各个阶段的教育机会都很充足
  古巴的教育投入占到GDP的10%~11%,因此教育的各个阶段机会都很充足。古巴人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全面发展(包括体育、娱乐、艺术等),同时他们注重将教育与生活、工作和生产联系起来。
  竞争在韩国和古巴都起重要作用,但方式非常不同。韩国学生面临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的升学竞争,而古巴人的竞争方式是“赶超”,他们把竞争看作通过同等地位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达到自我改进的过程,在每个群体内部人人力争先进。在古巴,某个学科的老师会经常聚会,以便互相学习,共享课程、方法和教材等。
  古巴的教育成绩令人惊讶,不到10年的时间,该国的文盲率从40%下降到接近0。
  加拿大:只有10%的申请者能够被师范院校录取
  国际学生评估调查显示,加拿大学生的阅读素养位列第二,数学素养排第七,科学素养排第六。这得益于加拿大对教师职业的高度尊重。
  尽管师资短缺,加拿大的教师准入制度非常严格,只有10%的申请者能够被师范院校录取。在基础教育阶段,每个老师都有两科的硕士学位,甚至幼儿园的老师也需要大学文凭。在一些地区,教师每年用于培训的时间大约40天,参加培训通常是强制性的或者是晋升必需的条件,不过也有相应的财务奖励。安大略省教育认证系统每5年对老师进行一次考核,不及格的人将被取消教师资格。
  在加拿大,政府还对教育进行监测,学生、学校和区域的表现都被紧密“跟踪”,这被看作是制定政策的基础。
  芬兰:教育机会均等
  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调查中总分最高,阅读素养名列第一,数学素养名列第五,科学素养名列第四。这是几十年内芬兰一直致力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结果,该国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小,社会背景对成绩的影响也很小。
  和加拿大一样,芬兰师资的选拔也很严格,每个教师都要有两个科目的硕士学位。
  教师质量、政策的连续性、对教育的承诺是教育质量改善的基础
  尽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但4个国家的成功存在着共同点。
  首先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尊重,入行之前的培训和限制性的准入制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同时教师间也实行了互相学习和扶持的机制,报告指出:“在教师质量上没有任何让步,宁缺勿滥。”
  其次是政策的连续性。韩国主动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以压制政权更替对教育的影响,古巴的政治制度本身确保了政策的连贯性,加拿大和芬兰都拥有坚固的教育知识基础,它能阻止政府经常性或大幅度地改变教育路线。
  最后是对教育的承诺,报告认为这来自政治上的长远眼光。韩国决定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家并保持这个地位,古巴有保护革命成果的意志,芬兰政府对人民承诺要实现平等……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但最终都作用于教育政策并取得成果。
  “或许没有世界通用的方法,但一个明智的教育长期规划加上强有力的政府主导,一个被鼓舞、被支持的教师队伍,都是成功的教育质量改革的条件。”报告最终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呼吁各国增加对全民教育的投入
  《2005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显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在非洲只达到64%,而在南亚和西亚则为83%。虽然报告表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要实现5年前在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上提出的全民教育目标,这样的进展速度是不够的。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扫盲和农村教育。经过7天的紧张讨论,与会代表通过了北京公报,肯定了自2000年以来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提醒,现在仍有1亿儿童无法接受教育。另外还有7.71亿成人文盲,其中大多数是女性,主要生活在农村地区。
  与会代表们指出,全民教育每年的资金缺口至少为50亿美元,各捐赠国应该“将官方发展援助增加一倍”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每年623亿美元的政府发展援助中,只有60亿美元用于教育。而在低收入国家,则只有12亿美元用于基础教育。为此,会议指出,今年国际社会,特别是八国集团,提出了增加援助及减少债务的要求,而这些资金必须有效地用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投入。
  北京公报号召各国及全民教育合作伙伴共同努力,“逐步消除正式和非正式学校收费障碍”,以保证在2015年前所有儿童都能上学并完成小学学业。他们还应该为最贫困家庭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其孩子上学。
  下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将于2006年11月在埃及举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