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寻他千百度——对自己高中三年教学工作的回顾

作者:华亭一中 吕晓盛  时间:2006/1/18 10:02:0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80
  进入一中已逾三年,回首往事,不胜感慨——
  2001年,我调入华亭一中任教,由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学岗位的变化,并未使我飘然,因为我知道,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自己的学识、水平、能力还存在着很多的“空洞”,需要突击“补课”才能适应。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其中一个班的班级管理工作,意识到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自己肩负的重任,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每天早出晚归,踏实工作,为了个别学生的教育,更是煞费苦心。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原因,自己的付出并未得到部分学生的认可。特别是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感到了从教15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我觉得辜负了领导的信任,有负于学生和家长的厚望。回顾三年的工作历程,值得记取的教训有三条:
  教训一:未处理好师生关系,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是事倍功半。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倡导的“平等关系”,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伙伴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却是很难取舍。我体会到,处理好师生关系,关键之一是要尊重学生。因为不管该与不该,没有哪一个年龄段的人有他们(高中生)这样强的自尊心。保护其自尊心,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
  教训二:好的人际关系,应是一个人在单位的生存的重要方面。自己性格上过于“直”,又不去主动地沟通,三年来也很少找领导谈心,所以给工作带来了不应有的阻力。
  教训三:学生学得好远胜于老师教得好。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老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都是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来起作用。因此,要花大力气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略感欣慰的是,三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做到:
  一、坚持抓学生的背诵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书面、口头分离很早的文言文,背诵尤显得重要,其目的绝不仅仅是高考卷中四分的默写题。为了使背诵切实有效,在背诵的检测上,我采取背诵和默写相结合的方法,规定了“背下”和“背不下”的严格标准,即古诗词默写不错一字,其他课文每错一字减五分,超过八字即视为背不下。
  二、坚持督促学生积累
  没有知识的积累,就很难有能力的提高。对语文学习来说,尤其如此。三年来无论对哪届学生,都坚持要求他们针对高考的考点进行积累。并且每周规定了一定的量,定期检查。
  三、坚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课本只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如是说。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唯课本论,不要把课本当作教材的全部。如果老师只是把“例子”(课本)讲解分析得再明晰透彻,却不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实际,不去从生活中采掘大量鲜活的知识,不去做适量的“习题”,那么学生也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为能力。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压缩讲授课本的时间,尽量地多给学生一些课本以外的信息,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如给01和02届学生的“名著导读”系列介绍。
  四、坚持开展语文活动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紧,课业负担重,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了语文活动。我在在01、02届学生中开展“我喜爱的一句箴言”“我读过的一部名著”“我崇拜的一位名人”的演讲;举行读书报告会;写语文接力日记,记载班级语文学习的大事。在03届学生中开展“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的探讨;每课一题等。下学期针对考点,拟进行以下活动:
  1、每天一首唐诗(宋词或元曲)鉴赏; 
  2、每节三个成语介绍; 
  3、每周一节阅读课,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小评论;
  4、定期举行作文竞赛,择优刊登在学习园地或汇编成年段优秀作文选集;
  五、坚持服务学生的观念
  记得在高中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给对学生作过如下的意思表白:我是服务者,愿意尽我所能帮大家学好语文。三年来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努力做好自己服务者的角色。
  六、坚持业务学习
  三年来,从未放松过专业学习。先后购置了《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古代汉语辞典》等工具书,经常光顾图书室、阅览室借阅有关书籍,不断“充电”,努力夯实自己作为语文老师的基础。学习教材,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学习古汉语常识,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自己先背过。
  写到这里,我脑子里略微回想了一下三年来的所谓成绩:六个学期所带语文成绩在全级的名次分别为:第四、第一、第二、第三、第二、第一;每期语文组或学校组织的语文类竞赛,所辅导的学生总能得奖;04年秋季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感谢领导和同志对我的信任和无私的帮助。“成绩”让我惭愧,给我自信也给我压力。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一、注重师生的感情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做好人机整合,使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加强对高考考点的研究,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人公的这段话,曾经激励了多少人。我想,若干年之后,回首往事,想到自己从事过的语文教学,想到经自己手出的人才 ,能够欣慰、无憾,便也是充实的人生。在此,抄录语文学习的十条规律,是为自勉。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细思考:学而思,思而得。
  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有个性:思结果,成一家。
  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