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新”在哪里
作者:当阳市玉阳三中 李文田 梅晓凌 时间:2006/1/23 18:44:1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64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恰恰体现了这点。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思考,增长知识和才干。因为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无法教的。它是人的一种潜能,等待着唤醒和激发。在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的主题研究活动中,笔者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关于月球知识的研究小课题,于是“月球知识知多少”、“有关月亮的对联和谜语”、“月亮的传说”等一系列子课题产生了,带着这些课题,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学生几个人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你上网查阅资料、我上图书馆借阅书籍、他负责整理资料,个个干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则和家长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时也让家长更新了一回教育观念;有的学生还带着问题和老师一起讨论研究。而学生研究完成的项目作业更是精彩纷呈:有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月球模型,有绘有月球图案的书签,有收集整理好的关于月亮的对联、谜语,有配有精美的图案和解说词并装订成册的课题资料……在这“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试着用“钥匙”去打开创造之门,获得了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点燃了思维的火花。
二、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局限。
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项目标中可以看出,语文教科书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但不是唯一。大自然、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以及鲜活的社会家庭生活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尤其要注重课内外的联系与沟通。这样就突破了狭隘的“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在自然社会中自觉自愿地学语文、用语文。我们八年级的语文老师利用《桥之美》这篇课文开展了一次“了解家乡的桥”的语文实践活动。家乡各式各样的桥梁上成了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沮河大桥上、水渠小桥上、铁路桥上,到处有学生的身影,有的拿着照相机在桥上桥下拍照,有的拿着画板在绘画,有的拿着卷尺在测量。学生在这个大课堂中仔细地观察,尽情地搜集资料,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作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自由自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去想象,去创造,去学习《桥之美》这篇课文。可见,语文教学不能仅把目光盯在课内,应抓住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时机,使语文教学活起来。
三、师生角色的成功转换。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教的活动和教的需要,课堂完全由教师的思路支配着,学生只能沿着老师铺好的路子走,这种重教轻学的做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了扼制。美国心理学家布里顿通过研究提出:在儿童探索的过程中,成人给予的指导越少,儿童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反之程度就越低。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看出它提倡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多一些旁观,少一些干预,只须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任务,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丰富的材料以及充分体验的机会和足够的探索时间,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获得大量信息进行探索,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在学生缺乏自信心和思维停滞时才适时介入,通过提问交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为学生“服务”。如我们在开展以《走进三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老师们让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研究,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学生们参观了当阳境内的三国古迹,走访了不少专家、老教师、民间艺人等,翻阅、查找各种有关三国的书籍,搜集了一系列关于三国的史实、轶闻趣事等。为了让同学和老师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快乐,学生们还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出来,如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课本剧表演、专题介绍、讲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和张飞喝断霸陵桥的故事、电脑绘画等。汇报课上,同学们的精彩展示深深吸引了同学和在座的听课老师。课堂上创新思维的火花在闪现着,心灵在真实地跳动着。教师点燃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嘴巴、双手,为他们营造了一方自由的空间,而不是教师在越俎代疱。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被公认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倡必定能促进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必将促使学生从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逐步成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