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与我——生命之根,情系黄土地

作者: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 王三卫  时间:2006/4/16 9:33: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997
  评论家燎原说:“海子的诗歌,不但影响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随着市场化和物质化的不断加强,人们将会对物欲横流人情淡漠彻底的摒弃,而来自生活底层的纯朴的真诚的善良的感恩的真情就会成为当代人的生活理念。下面我们来赏析海子的几首诗来证明燎原的预言。
  (一)
  我感到
  我被抬向一面贫穷而圣洁的雪地
  我被种下
  被一双劳动的大手
  仔仔细细的种下
  在一定意义上说,个体在心灵上对于故乡的挂念,永远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飞多高多远,生命之根始终在原地,海子就是如此,不管他走在那里,他始终不忘记自己的生命之根,不会忘记养育过他的贫穷地方和贫苦的父母姐妹。他知道自己来自贫穷善良的地方;他也知道自己“被一双劳动的大手,仔仔细细的种下。”他始终在强调他是农人的儿子,他自豪的说自己是农人的儿子。 
  (二)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哭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
  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的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麦地啊,人类的痛苦
  是它放射的诗歌和光芒
  诗人海子看到麦地与普通人有不同的感受,原因是什么呢?海子少年时代就在潜意识中要对贫穷的家尽责和对父母尽孝;而他的诗歌写作,实际上则是另外意义上对于滋润他生命的土地和太阳的报答。海子他想以他个人的力量来建造“中国的史诗”,欲与荷马的《荷马史诗》、歌德的《浮士德》相提并论。然而个体生命的能量是很难抵达超生命的高标。所以海子痛苦,这痛苦是来自诗人内在深刻的痛苦。
  “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麦地隐喻他的母亲、父亲、所有的亲戚朋友。你们这些神秘的质问者,尽管你们口中不说出你们心里对我的期许和等待,但你们的无言,却更显出你们的“神秘”和“博大”。对于我,一个这样无能渺小(海子心里始终这样认为)的人来说,我没有有价值的东西、闪光的亮点让你们高兴,让你们欣慰,但我毕竟是血肉之躯,有情感,需要你们谅解和抚慰,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只要你们能在心中理解我,支持我!
  “当我痛苦的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这里的“答复”已不成其为“答复”,而是一种恳求。我拼命的去做了,我知道我没有做好,但是我拼命的去做了呀!我并不指望你们褒奖,但起码的,你不能说我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做出来呀!
  (三)
  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速度
  只有粮食是我的珍爱
  我将它紧紧的抱住
  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
  明日的粮食与灰烬
  这是绝望的麦子
  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
  他们把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它们自己的繁殖
  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向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诗人慨叹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恍然消失。诗人用人生短暂来映衬他对粮食的珍爱,用手紧的抱住,用心紧紧的惦记,也许这时传达出“没有受过饥饿的人,是永远不知粮食为何物的谶语。”
  鲁迅说过:“绝望正如虚妄,以绝望为希望,乃是最大的希望。”绝望是人在极限时发出的乞求、呼告和歇斯底里的发泄。诗人提到“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是以一种互文的形式传达出粮食的来自不易,为了求得生存,农人必须努力在绝望里面蜗索爬行。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谷子的作用,”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向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曙光,东方第一丝光明,人类理想希望的开始,理想希望无论有多大、多远、多美妙、多神圣,却永远也离不开养你生命的谷子,这里提到的谷子,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谷子,而是一种生命的承诺、生命的根基。所以诗人满腔激情地说:“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四)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收割季节
  麦浪和月光
  洗着快镰刀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麦子
  在农村生长的孩子,对这几句诗的体味,都会有一种史诗般、宗教般、音乐般的喜爱,同时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深层次的惬意。在喜悦的氛围下收割麦子。是所有的农人的价值回响,又是求得生存的必要手段,这看似轻松惬意的自然操作,其实是在汗流浃背、腰酸背疼、心情焦虑的情况下进行的。所有的农人内心无不祈求贫穷的生活有一些改善。
  在月亮下,我们仿佛看到月色出现的傍晚端着大腕埋头吃饭的孩子,在发憨发傻得狼吞虎咽,对使之活命的麦子心中生发出欲语失声的谢恩的憬语。这样的诗歌让我们感到到了震惊,一霎间,它似乎放弃了文化,放弃了智慧、放弃了修辞、放弃了有关诗歌的背景结构辞采等等正常意识上的一切技术。而是以连带神经末梢的本能的说出的,传递了一种动人心魄又是难以言传的场景与情绪。
  (五)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阎王的眼睛
  我们看到形而上的词汇,却感受到一种形而下的震颤。似乎看到,大地的无私 ,大地的奉献,就像养育我们的父母一样,儿女长大以后,从父母那里取走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由、独立、事业、爱情…… 却独独忘记了父母,遗忘了他们,仅仅以历史的泪珠舔舐他们,他们在历史的隧道里面“埋得很深”,空空如也,伸出手握不住一滴泪水。对于父母而言,收获后的大地,更是黑暗,更是荒凉,更是寂静。他们往往在丰收中看到自己的归途和日落穷途,看到了死亡,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路转回峰 于12-18 13:51发表评论: 第1楼
  • 同样的故情同样的你老师你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