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威信在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佚名  时间:2006/4/20 7:00:4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09
  父母的威信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所谓威信,就是孩子对父母的知识、行为、能力及言谈很信服,很尊敬。威信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如果父母没有威信,对孩子提出相关要求时,孩子常常对此不予理睬。这样的家庭教育,往往失去了效果。父母常常能够感受到失落,因为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并不高。
  威信往往来自于两种力量:一是对方的身份、职权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二是对方的人格魅力及情感所产生的力量。按理说,父母不仅具有良好的身份(是孩子的长辈),还与孩子之间有着亲情联系,他们不断向孩子付出爱,但为什么父母的威信不高呢?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马卡连柯认为,一些父母的威信是在不正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威信不是真正的威信,而是虚假的威信。这样的威信自然难以真正让孩子信服。
  马卡连柯还告诉父母们,真正威信是什么。他认为,父母威信的主要基础“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管理家庭是一件重大的工作,父母领导着这种工作,并对社会、对自己的幸福、对子女的生活负责这种工作。”
  他建议父母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他认为父母的威信首先来自于对孩子的了解。他说:“你们威信的根基完全在这里。你们首先应当知道你们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着,关心什么,喜爱什么,不喜爱什么,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你们应当知道孩子跟谁友好,跟谁玩耍,玩些什么,读什么书,对读过的书了解得怎么样。在儿童入学以后,你们应当了解他们对学校和对教师的态度,他们有什么困难,他们在班级里表现怎样。这是你们从孩子幼年起就应该经常知道的。但是这并不是表示你们需要以经常的、令人厌烦的询问和随时纠缠的窥探,使你们的孩子感到窘困。你们最初就应当这样安排工作,使孩子主动地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你们,愿意告诉你们,为你们知道他们的事情而感到兴趣。儿童喜父母了解自己,并因此更尊敬父母。以了解获得的威信,必然会产生以帮助获得的威信。”
  其次,他告诫父母要给孩子以帮助。他说:“以帮助获得的威信,以谨慎关切的知道获得的威信,可以以了解获得的威信作适当的补充。”
  第三,马卡连柯认为,父母的责任心也是建立威信的重要问题。他说:“责任问题正是父母威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马卡连柯说:“威信在家庭里是必需的。应当将真正的威信跟基于造作以及企图用任何手段获得听从的虚假的威信区别开来。你们的公民活动,你们的公民感,你们对儿童的生活的了解,你们对儿童的帮助以及你们对儿童教育所负的责任,是真正的威信的基础。”
  总之,父母的威信不是可以靠技术就能够建立的,它是父母综合素质作用的结果。只有父母先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格高尚的人,并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才能够真正使自己具有真正的威信。
  父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
  1.父母的威信应"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马卡连柯)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举动,一言一行,乃至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情,均对树立自己的威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父母应该对生活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具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具备作为一个国家公民所应有的那种有充分价值的、有觉悟的、爱劳动的、有道德的生活和行为。使孩子从小就对那些敬业爱岗、默默奉献、努力学习的父母打心眼里敬佩有加,树立起父母的高大形象。第二,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很差,却对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这要求怎么能为孩子所接受呢?如父母在家中对长辈不够敬重,经常在孩子面前公开矛盾,吵吵闹闹,那么,要求孩子尊重自己,尊敬长辈,可想而知,孩子是不会诚心接受这种要求的。孔子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第三,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我国古代就有曾子杀猪取信于小儿的记载,也有孟子母亲为了说到做到,不欺骗儿子而买肉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说明了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是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说明了讲诚实,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拥有威信的重要条件。第四,父母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高兴要适度,生气要得当,不要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影响正常面部表情和说话腔调;更不要喜怒无常,一会儿逗笑孩子,一会儿又打骂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的,因而也树立不起威信。
  2.父母要深入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并在此基础上对他提出严格的要求。父母要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了解他在想什么,关心什么、喜欢什么;了解孩子爱和谁玩耍,玩些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活动,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态度如何等等。发现孩子的"秘密",是父母教育孩子和树立威信的基础。另外,孩子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事情,遇到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场合,父母应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父母要采取他所能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孩子能听从父母的教导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3.父母要安排和组织好家族生活,形成团结、和睦的氛围。要使家庭拥有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要求家庭生活规律化和正常化。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当发生矛盾或摩擦时,父母双方要心平气和地讲明道理,妥善处理。切不可大吵大闹,拳脚交加,用粗暴的方式解决矛盾;更不要固执己见,使矛盾升级,导致家庭破裂。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里美好形象和树立威信的重要因素。
  4.父母要求的统一,对其威信的树立至关重要。对孩子存在的问题,父亲一种态度,母亲一种态度;或者父母一种态度,祖辈一种态度;一方严厉,一方宽松;一方斥责,一方袒护,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当然,当父母态度不一致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持相反的态度,提相反的要求。如,爸爸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妈妈可以不表态,也不要当场反对,待事情过后,妈妈再说服爸爸,以取得一致看法后,再去安抚孩子,说明自己的不对,使孩子既不感到委屈,又会从内心深处信服家长,接受教导。此外,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还需对孩子提出严格的要求。对孩子的缺点或过失要认真、严肃处理,及时予以纠正,不能姑息迁就,放任自流。同时,父母合理要求一经提出,就要敦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只要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就要让他独立完成,成人不要包办代替。这是形成和保持父母威信所必需的。 总之,父母威信的建立在于实施正确的教育方法,而父母在孩子心中具有崇高的威信又有利于正确的教育方法的实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父母不正确的七种“威信” 
  1、高压的威信。父母经常发脾气,施暴力,吓倒孩子。 
  2、疏远的威信。父母不接近子女,不与子女交流思想,不让子女了解家长的兴趣、爱好。 
  3、宠爱的威信。父母对子女姑息迁就,有求必应。 
  4、摆架子的威信。父母好为人师,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5、炫耀的威信。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津津乐道荣耀家史和自己以往的成就,不向孩提出奋斗目标。 
  6、说教的威信。父母总是滔滔不绝说个不停,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
  7、诱惑的威信。父母总是用各种奖赏为抬高自己的地位,用小恩小惠收买孩子的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